“信息过载”不是问题,“有效信息匮乏”才是

Image

这段时间听了几本书,一个大变化是:

能更好处理碎片信息了

读过深度内容后,会发现看不进去很多碎片内容了。不论是微博,短视频,或者没啥“营养”的公众号文章,都没兴趣打开了。

如果把“信息”比作“食物”,网络上随处可见的信息相当于“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让人上瘾,是因为找到了糖和盐的黄金比例,满足了人类原始需求。

网上的热搜和爆款,基本上也是一个道理,刺激了人类心理的原始欲望,比如易怒,偷窥,八卦等。这个黄金比例,让人忍不住点赞转发,深陷其中。

短视频流行的这几年,不少人讨论“信息过载”,都觉得短视频浪费时间,但一刷起来就停不下来。

但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信息过载”不是问题,“有效信息匮乏”才是。

而任何“匮乏”都会导致“萎缩”,最典型的就是穷人在经济上的匮乏。

有本书叫《匮乏》,里面介绍过这种情况,经过研究团队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穷人由于缺钱,所以大脑的认知和判断力全面下降。

Image

换句话说,一个穷人为了生活,不得不精打细算,脑子的“带宽”全都用来考虑如何省钱,根本没时间去做更长远的计划。长此以往,穷人制定“远期计划”的能力逐渐萎缩,整个人就只能陷入疲于奔命的恶性循环里。

更严重的是,即便他们暂时摆脱了贫穷,但长期计划能力已经萎缩,不可能短期快速恢复,所以他们依然还会只考虑眼前的利益。

比如,肯尼亚经常发生疟疾,一些慈善基金会经常免费发放蚊帐,以防止疟疾传染,但疟疾还是每年都爆发。调查后才发现,这些人领完蚊帐,直接拿去做渔网,根本不会正常使用。

经济上的稀缺,导致判断力萎缩。生活在“信息过载”时代,由于“有效信息”的匮乏,我们也经历着同样的萎缩。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效率相对低一些,这个门槛帮我们做了一定的过滤,完全没价值的信息,很难被印在书里。

但互联网发展让信息量成倍增长,面对海量信息,我们成了“自助餐厅里的饿汉”,突然挑花了眼,根本不知道该吃什么。面对这个问题,有些人主动选择“断网”。但这就相当于,在自助餐厅不知道吃什么,所以直接选择不吃,这肯定是不对的。

我们要做的是建立自己的筛选机制,过滤出有效信息,让自己在自助餐厅里开心地吃起来。

有效信息的一个关键指标是:

信息量

而信息量又分成两种。一种是绝对的。比如一篇文章的字数,或者一个word文档的大小。这些是客观指标,不会因人而异。

另一种是相对的。比如一个古籍手稿,如果只是看成文字记录,信息量也就几KB;但如果看成是书法作品,信息量就会大很多,因为每个字都可以研究;如果看成考古材料,信息量就更大,因为纸张本身也包含大量信息。

而所谓有效信息的信息量,明显是后者,是相对于每个人的信息量。

换句话说,一个信息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我们建立了什么标准。所以问题就回到了: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过滤标准。

我现在的解决方式是:

多读书

这里得多解释一下。

我个人不觉得“书”有什么了不起,它只是一种信息承载的工具,并不比公众号,微博,短视频更了不起。

我推荐书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为零散的知识提供了一个框架。而学习完这套框架之后,再碰到相关的碎片信息,我们就知道如何存放和管理了。

就像我之前在《重生》那篇文章提到过,为了学习历史,我把近150年的主要国家的大事儿梳理了一遍,这就是我自己做的一个框架,方便我存放各种碎片信息。

这方面没选择读书,主要是没找到特别合适的。如果有朋友知道什么书像我这样梳理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欢迎推荐给我。

Image

除了建立框架之外,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针对一个话题深入讲解。这样的好处是,你对信息量的要求会更高,进而帮你自动过滤掉没营养的短内容。

比如我最近看了《脆弱的崛起》,讲的是德国在世界大战之前的崛起过程,展现了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相应决策的优劣。

看完这二十几万字,基本上对那段历史有了大体的了解,再去看其他讲解德国历史的内容,发现要么是书中讲过的,要么是太过片面,除非它对那本书有补充,否则我都会直接跳过。

这方面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一样,经常吃健康食品的人,身体就会排斥垃圾食品,根本不用你刻意杜绝。

如果说还有什么额外建议的话,我觉得是“多记笔记”,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这样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进而建立更加强大的筛选机制。

这也是为什么我坚持写作。

这相当于某种“智力体操”,能够帮助你捋清各种知识的关系。关于这个话题,后面还会单独写篇文章探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篇:

创作手册:痛苦在所难免,吃什么苦却可以选择

总之,发现问题就正面解决,“信息过载”不是问题,关键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有效信息”都筛选出来。

多去看点好书吧!看过好东西,自然就忍不了信息垃圾了。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在看”和“喜欢”。

推荐文章:

读书能改变命运吗?如能能,要读什么?怎么读?

重要的事:非常简单,但不容易

看上海交大的就业变化,谈谈我为什么理解他们,以及多数人误解的大学

上一篇:“旧书”中有用的道理,未来也会一直有用

下一篇:把“方法”当“目标”伺候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