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分享一些近期的读书感想。
首先回答标题的问题:读书能改变命运吗?
能!
但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也是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
1.什么是“读书”?2.应该读什么书?3.应该怎么读书?
下面就分享下,我的一些思考。
1.
什么是读书
一提到读书,很多人想到的是,一张干净的书桌,一个人捧着本书,安安静静地阅读。
这固然是一种“读书”形式,但如果只局限于此,就把“读书”这件事想窄了。
时代在发展,很多词的解释也在变化,但我们只要抓住它的内核,就可以根据不同时代,来解读这个词了。
我们把“读书”拆分“读”和“书”两部分。
首先说“读”,它本质上说的是“输入”。
过去的媒介有限,大部分的资料都印在纸上,所以我们也就只能用“读”的形式来输入。
但现在,我们的输入方式更加多样了。
有朗读软件的话,我们可以“听书”;有纸笔或者电脑的话,我们还能“抄书”;有实践环境的话,我们甚至可以“用书”。
过去没办法做,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现在可以了,相应的“读”也要跟着进化才行。
说完了“读”,再来说说“书”。
如果说“读”的本质是“输入”,那么“书”的本质就是“信息”。
过去因为技术落后,承载信息的只能是纸张。把一叠纸捆起来,就变成了所谓的书。
但科技发展之后,能够承载信息的媒介多了,“书”的形态也跟着变化了。
网页上的文字,音频里的声音,视频里的画面,都成了信息的载体。
包括大家现在阅读的这篇公众号文章,其实也只是“尹航欧巴”这本书的一个小节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之前那篇《如何获取优质信息》里,把这些公号文章集锦叫做《公号书》,把微博内容集锦叫做《微博书》,因为本质上都是信息集合而已。
简单分析完之后,我们大概能抓住“读书”的本质了。
读书 = 输入信息
一个东西“叫什么”不重要,“是什么”才重要。
抓住“读书即输入信息”这个本质,就不会被各种“读书无用论”忽悠了。
因为我们知道,人和人的差异主要来自信息差,而想要产生信息差,就要不停输入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我坚定地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有了这个基础后,我们就可以回答“读什么书?”和“怎么读书?”的问题了。
2.
应该读什么书
人们总说要读好书,但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知道“书”就是“信息”的话,那么好书的标准就更明确了:
信息密度大
单位时间内,能给我更多信息的“书”,就是一本好书,因为我的目的是“输入信息”。
按照这个标准,就能知道应该少读哪些书,多读哪些书了,这里举两个例子。
首先,要少读畅销书
一本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足够简单。信息密度低,才能让多数人读起来轻松,又感觉自己跟随了潮流。
一旦陷入到这种低级的“阅读快感”之后,人就很难进行深度阅读。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用“啃书”来形容自己的阅读,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是不是毕业之后,就很少有这种经历了?
但真正有用的书,基本上都需要一点点“啃”。因为信息密度大,读起来不容易啊。
如果真想跟风读畅销书,可以去找一些浓缩版来看。浓缩后的信息密度足够,可以满足我们的标准。
其次,要多读手册类书籍
这方面,国外发展的比较早,在zlib里面搜索一下handbook,里面会跳出来各种领域的手册。
设计师按照手册来设计,工程师按照手册来计算,医生按照手册来诊断。
由于这些都是专业人士写的,通常是这些行业内的共识和经验,对于迅速理解一个行业,掌握一项技能有非常大的帮助。
而且读这种手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掌握基础的知识,即便后期碰到新知识,掌握起来的速度也会非常快。
如果光是看一些不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人很容易变得浮躁,进而在同一个地方打转,许久没有任何进步。
以上是我根据“信息密度”来筛选的两类书。一类要少看,一类要多看。
你也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对自己的信息源做一个筛选,看看自己要把时间花在哪些书上。
3.
应该怎么读书
筛选完优质信息,下面就该说如何输入了。
这里先说一个我上周看到的故事,对于我的启发非常大。
一个外国小伙,进入了一家软件公司。这是一家小公司,只有几个工程师,但每个人都非常强。
由于他们超强的技术能力,别的公司要做几个月的事情,他们几天就能搞出来,而且效果还比别人好。
外边不了解内情的客户,还以为他们有一个庞大的团队,但其实他们只有几个人。
后来这个小伙子和几位核心工程师聊了聊才知道,他们过去是给军方的情报部门开发软件的。
处于安全考虑,军方的电脑不能上网,所以他们没办法实时查资料,排除问题。
如果想要上网查东西,就要步行很远,才有能联网的地方,这个成本非常高。
所以他们就被逼出了一些技能:
仔细记笔记,并尽量背下来。
这样一次次训练之后,他们需要上网查资料的次数越来越少,内容全都记在脑子里,编写程序就越来越快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最笨的方法,才是最聪明的。
能够仔细阅读的人就不多,能把读过的东西认真记下来的人更少,要是再说把这些内容背下来,基本上就是万里挑一了。
但偏偏是这种“笨功夫”,成就了最优秀的一批人。
我后来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其中的关键:
链接
现在查找资料方便,只要上网一搜就能找到,导致大家根本不记录,更别说背诵了。
但这些网上的知识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就是它们不会自发产生任何链接。
互联网只提供信息,不会帮你处理和总结。一旦你需要推理,判断,作出决定时,这些零散的知识就会失效。
这就好比你可以去超市买菜,但它们不会自动变成美味佳肴,摆在你的餐桌上。
所以回到这一节的问题:应该怎么读书?
答案是:
最好的输入,其实是输出。
任何信息的输入,不能只停留在输入环节。不论是复述给别人,还是写成文章,总之要输出才行。
因为这个过程会逼你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并把它纳入到你的知识体系中。
而任何信息,只有存在于你的知识体系中,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很多人只是脑子里装了一大堆知识,但并不会去梳理它,也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多就是在餐桌上卖弄一些知识点,并不能真的用它来改变生活。
所以读书时,一定要记笔记,最好把它写成文章固定下来。
1.“读书”只是一种说法,真正的本质是“输入信息”。
2.“信息密度”决定书的好坏。少读畅销书,多读点手册。
3.“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融入知识体系的信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在今年多读到一些好书,真正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