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日剧《重启人生》,很不错,推荐!
故事不复杂,女主和几个朋友吃饭,回家时遭遇车祸。重新醒来,发现来到了一个纯白空间,前台告诉她,左转可以转世投胎,成为美洲的食蚁兽,右转可以选择“重生”,从婴儿开始重活一遍,积攒阴德,以便下次投胎成人。
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类似的设定很常见,之前很火的韩剧《财阀家的小儿子》也是这个套路。
所以今天不讨论剧情,而是想聊聊,因为这部剧引发的一个联想:
用“重启人生”的态度,来过这辈子会怎样?
为啥会有这个想法?因为前两年有朋友来北京找我玩,大家都工作了多年,碰面难免会怀念一下过去。
于是他问我:如果能回到大一,你想干什么?
估计他提问时,期待的是“换个专业”,“谈个恋爱”之类的常见答案。结果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说:
买很多比特币
是不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我甚至觉得这是唯一的标准答案。什么“换专业”,“谈恋爱”,在这个答案面前,真的啥也不是。
虽然当时我们都哈哈一笑,把这个话题划了过去,但这两天看《重启人生》,又让我想起了这个几年前的对话。
原因很简单:
如果真的重生,我能过好这辈子么?
对于朋友的问题,我之所以能脱口而出“比特币”这个答案,完全是因为我之前对各类科技信息比较感兴趣,而且脑子里也思考过类似的场景。
但如果真把我丢到2010年,我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么?我想未必。
比如,当时还没有完善的交易网站,要去哪里买?买完了之后,要存哪里?要知道,早期的很多交易所,不是倒闭就是跑路了。如果你选择自己存放,相应的技术你懂不懂?
除了这种技术细节之外,还有行业发展。你知道曾经经历过哪些波动?你知道在哪些年份要买,哪些年份要卖?甚至具体到某一阶段的某个价格,你是不是心里有数?
最后是心态问题。买的时候要不要倾家荡产?要不要借钱?真的暴富了之后,整个人能不能承受?
你看,光是随便想想,我就列举了这么多实操问题,更别说里面的细节了。所以哪怕给我机会,真的重新回到2010年,估计也只能赚点小钱,而无法暴富。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我就把思维打开了:
如果重生在xx年,xx国,我要怎么做?
然后就发现,自己历史知识的贫乏,还有现有能力的局限。
比如,如果出生在1840年的美国,我估计多半会跟着华人劳工一起去铺铁路,然后讨薪不成,反被埋当地。要是英语足够好,说不定还能跟着淘金队一起闯一闯,在西部开个小五金店,专门卖锄头等工具。
再比如,如果出生在1950年的朝鲜半岛,我大概率会跑到朝鲜一边,毕竟人家工业程度比韩国强很多,也富裕很多。但更应该做的或许是,尽量进入当时的日本企业,了解一下企业运作,为将来成为财阀做准备。
有了上面的这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对历史突然特别感兴趣,因为它和我有关系了。
这几天做了一个历史表格,把各国近一百年的重要事件都整理了一遍。
还好有ChatGPT的帮忙,过程不算太复杂,但我发现它也挺喜欢瞎编乱造,很多内容还需要重新核实,但至少给了我一个框架,让我有机会了解历史,以后慢慢往里面填充内容就好。
人就是这样,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即便是“枯燥”的历史,如果假想自己会重生在某个年代,也会对此更加感兴趣。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我去参观博物馆,或者看艺术展时,总会带着一个假设;
能带走一个作品的话,我要选哪个?
带着这个疑问来参观,整个过程开心又愉快,和你去百货商店逛街是一个心态。
而且这个过程还有一个好处:
更加了解自己
说实话,很多艺术展览,我也看不懂,不知道想表达什么。但我发现,挑选“要带走”的作品时,我能更了解自己。比如,我就是更喜欢某类色彩和构图,或者某个主题更能打动我。
我觉得这就够了。我们了解自己往往是通过这种“反射”,看过别人的东西,和其他人对话,然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人。
这几年频繁能看到“重生”类的作品,想必是因为大家对现实生活有点无奈,希望通过影视来舒缓这种紧张。
既然如此,不如把自己当成主角,真的跳入到这种设定中。想想如果真能重生,自己应该怎么办?
从这个角度来说,“重启人生”类的提问,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投入,而不是觉得很多事情都和自己无关。
如果觉得写的不错,顺手点个“在看”和“喜欢”吧!
推荐文章:
聊聊“ChatGPT”:我们是被什么语料训练的?以及科技无法代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