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知道”一些事和人,就足以提供新思路。站在搜集信息,验证真伪的角度,很值得了解一下这两个领域。
1.
关于历史
历史的作用有很多,我感兴趣的是:了解自己所处的时空,并提供一些谈资。
除了历史学家,喜欢历史的人中,不少是出于好奇,少数是为了炫耀,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过去觉得,历史让人明智,后来发现,并非如此。
《阅读和写作》中说过,很多书是为了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未必适用于现状。学习历史也一样,有多少当初的经验,能指导现在的生活呢?少之又少。
至于所谓的“人性”,未必需要了解历史,稍微有点悟性,看看周围的人和事,就能总结出规律。
如果说真要学点什么,历史中的“限制条件”倒能提供一些启发。
根据历史发生的年代和区域,了解当时的科技水平,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数量。这些硬性的限制条件,谁都无法改变。
掌握这些限制后,去预测当时的人和事,再拿历史作对比,可能会更有收获。
就像《学习和练习》中的“富兰克林练习法”,不把历史当学习材料,而当参考答案。
我们当下的生活都充满了假消息,更何况很难验证的过去呢?只有限制条件靠得住,毕竟我们学习任何学科,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过好当下的生活
历史的信息只是一个起点和参考,并不是什么真理,我更喜欢知道它对现在的影响,以及现代人对此的看法。
同一历史事件,由于立场不同,态度和看法会完全不同,这些差异能带来思考。多比较,多思考,能少受骗上当,也能稳定情绪。
我们接收过太多修饰的历史,尤其是对于国外的吹捧,比如日本认真,德国严谨,美国自由等。等看到日本车造假,德国发大水,美国走关系后,才知道书上写的也未必对。
这是必走的弯路,是祛魅的成本,要勇于承担。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历史,只是宣传,不是事实。用历史的信息,作为一个起点和参考,去见具体的人,去聊具体的事。
只有了解真实的世界,才能过好当下的生活。
2.
关于科技
《外语和编程》中提到,比起“不知道”,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了解科技动态,就是为了防止后一种情况。
这段时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每天都能看到“惊人”的消息。但经历过周期的人都知道,任何改变世界的技术,都需要多年的沉淀和适应。
要了解科技发展,但别沉迷于追逐热点。
我现在的方法是,关注几个周更或月更的科技博主,让他们帮我筛选。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是不会被遗漏的。
科技本身从来不是目的,把它作为杠杆,提升效率才是。
《积累时间的好问题》说过,准备好自己的问题,每次碰到一个新技术,都要问“它能如何解决我的问题”。
大家的问题不同,科技的价值也不同。ChatGPT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好的搜索引擎和备课工具,但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就是文案生成工具。
另外,一旦发现有用的工具,不要浅尝辄止,深挖一层,了解一下原理。
科技的发展,一定会让工具越来越“亲民”。同样是使用电脑,早期需要会编程,后来只要会用鼠标键盘,未来可能只要会说话就行。
便利性带来了两种隐患。
一是卡脖子的风险。技术都藏在产品中,如果对方想限制使用,用户没有反抗的能力。
二是自定义的困难。别人怎么设计,我们就得怎么用,任何个性化需求,都需要额外付费。
但如果了解原理,就相当于知道了内部结构,不论是使用还是改造,都会更加自由。
还拿ChatGPT作为例子。它的背后是大数据训练的神经网络,当你给它一个指令,它就会不断预测下一个词是什么,直到给出完整答案。这是它的原理。
知道这一点后,提出任何一个问题时,尽量让它先推理,再给出结论,而不是反过来。
如果让它先给结论,它有可能给出一个错误结论,然后不断地合理化,给出各种像模像样的解释。而当你让它先给出解释时,它更有可能按照正常逻辑,一步步推理,最终得出一个更可靠的结论。
类似的使用技巧,不需要我们成为专家,只要比别人稍微耐心一点,就都可以掌握。
不论是历史,还是科技,最终都是为我们服务。
为了过好当下的生活,才去阅读历史,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才去关注科技。
保持这种“为我所用”的心态,历史和科技就能成为“基础知识”,帮我们过好这辈子。
(全文完)
推荐文章:
上一篇:2024年外语和编程
下一篇:工作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