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谈到“时间容器”,想要创造积累时间的容器,需要两个要素:问题意识 + 基础知识。
今天先聊聊第一个:问题意识
NBA球星科比做过一次访谈,被问到如何做职业规划时,他说自己在13岁,就定下了一个目标:成为最好的篮球运动员。
随后,他补充了一句: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全世界都会成为你的“词典”。
练习赛中,他会故意用自己的弱项,只为锻炼短板;在学校里,他会读心理学的书,只为成为更好的队长;他会记下电影金句,只为鼓励队友。
同样的信息,别人会忽视,他却能利用,就是因为他脑中有个问题:
如何成为最好的篮球运动员
这才是所谓的“当你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这里的帮助,不是谁会主动帮你解决问题,而是有了具体问题后,藏在世界中的解决方案,会自动显现出来。
这些问题像“有色眼镜”,戴上之后,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搜集到不一样的方法和经验,而这些正是我们想“花时间”积累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应该准备什么问题?
1.
自己的问题
如果只有一个标准,那就先找自己的问题。
别考虑别人的问题,它们可能并不存在。先解决自己的,起码对得起自己的时间。
以我为例,我觉得要过好这辈子,主要是两方面:处理好几件事,管理好几种人际关系。
“几件事”分别是:学习,工作,生活。
如果再细分,可以分出“时间和金钱”,“选择和心态”,“学习和练习”,“历史和科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
“几种人际关系”分别是:自己,亲人,熟人。
如果再细分,可以分出“父母”,“伴侣”,“子女”,“朋友”,“老板”等
有了大方向,就能继续拆分,让问题具体化,随后在生活中找答案。比如,开头“科比”的例子,就是我提前搜集好的,就是为了写“积累”和“问题”方面的文章。
现阶段最困扰我的还是一些基础问题。
比如,如何更好建立框架,高效积累时间?如何适应科技发展,赚到更多的钱?每件事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是多少?人际关系的边界在哪?
虽然找到了一些答案,但还不够完善。但只要这些问题在,我就不会错过解决方案。
2.
困难的问题
罗列完所有问题后,就会发现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关键在于,解决几个困难的问题,好多简单的问题都能自然得到解决。
举个例子:90%的生活问题,都可以通过“解决金钱问题”,来得到解决。
与其纠结于生活琐事,不如提升赚钱能力,等到经济实力足够时,很多问题就消失了。
除了解决问题的性价比之外,选择解决困难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
它更值钱
我们搜集问题,是为了创造时间容器,进而帮助我们积累时间。我们积累的时间,最终是希望与别人交换的,说白了是希望换钱的。越是困难的问题,困扰人们的时间越长,人们越是愿意付更高的费用。
比如,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从古至今都在困扰人们。如果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哪怕不够完美,哪怕不够普适,也能够击中很多人,甚至每一代人都会愿意为此花钱花时间,国学经典和它的各种变形就是例子。
如何判断一个问题的难度?一种是刚才说的:这个问题解决后,其他问题会不会消失?另一种更简单的判断标准是:
最不想做的,就是最重要的。
由于懒惰,我们其实很会筛选。喜欢做的,都是简单不重要的,不想做的,都是困难而重要的。
简单的问题,不值得解决,即便值得解决,也要留给别人。应该把仅有的时间,花在困难的问题上。宁可每天花点时间,用一年解决一个困难问题,也不要一天解决一百个简单问题。
3.
具体的问题
人生就像数学应用题,要把问题拆分成数字,才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面对困难问题,操作方法也一样,把它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逐一解决掉。
有两个好处。
第一,过滤“假问题”。
我在《普通人的投资顺序》当中,把“财富自由”这个大问题,拆分的非常具体:平均工资是多少?自由的定义是什么?多少钱才算自由?平均回报率是多少?一般需要多少年?
真算起来之后,就会发现数额虽然大,但并不是天文数字,很多媒体鼓吹的财富神话,也未必适用于我们个人。但如果没有这种具体拆分,恐怕我还是会活在抽象的焦虑中,为自己赚不到天文数字而难过。
第二,方便验证结果。
有了具体的问题,才有具体的标准。有了标准,才能判断,进而选择。不然,连方法靠谱不靠谱都不知道,怎么敢在上面砸钱砸时间?
由于验证时间短,好不好用,能不能用,一试便知。你拿着“价值投资”的方法,去验证“财富自由”的问题,估计一辈子搭进去,也不太可能知道对错。
写到这里,基本上可以总结一下,为了搭建“时间容器”,要如何寻找问题了:
在自己的问题中,挑几个困难的,拆分成具体的小问题。
有了这些问题后,基本上可以开始积累了,但还有几个门槛:去哪里积累?如何整理积累?积累的东西如何换成钱?
这些就是“基础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咱们下一回继续聊。
(全文完)
推荐文章:
上一篇:积累时间的三种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