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问题不会消失。解决了一个,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是如何应对,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
麻药和解药
有些方案是麻药,能缓解疼痛,但不解决问题;有些方案是解药,能解决问题,但过程很痛苦。
面对各种问题,通常需要两者搭配。但有个前提,就是分清哪些是“麻药”,哪些是“解药”。
幽默是麻药,常识是解药
心情不好时,我会去看喜剧。
过程中,会暂时忘掉烦恼,但我很清楚,演出结束后,又要重新面对麻烦。幽默就像椅子,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但路还是得自己走。
与之相对,生活中的常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吃感冒药时不能喝酒;分清“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了解“护照”和“签证”的不同等。
这些作为“解药”的常识,却很少有人系统地教给你,大家都喜欢谈大道理,而不喜欢说具体的操作。这些常识,都是在遇到问题后,我们一点点总结的。
朋友是麻药,家人是解药。
年纪越大,朋友越少。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但更重要的是,是因为朋友的作用越来越小的。
年轻时,觉得朋友很重要,什么烦恼都想分享,觉得有朋友在,自己就可以安心。但后来发现,朋友的作用更多是情绪上的抚慰,面对人生的核心问题,还是家人更靠得住。
工作不顺,朋友能安慰你,甚至给你提供资源和机会,但保证你一日三餐,让你不怕失业的,还得是家人。
生病住院,朋友能看望你,甚者照顾你几天,但给你把屎把尿,支付医药费的,还得是家人。
生活中的小事,朋友能解决,但大事只能指望家人。随着我们的成长,小事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大事。所以朋友渐渐变成了“麻药”,而家人成了我们的“解药”。
心理学是麻药,精神科是解药
上学时,喜欢看心理学的书。从“课题分离”到“原生家庭”,感觉所有问题,心理学都有答案。
但现在,如果焦虑失眠,我只会吃一片褪黑素,如果不管用,就换成安眠药。虽然,同样不解决实际问题,但疗效比心理安慰快很多。
这里的“心理学”和“精神科”只是一个代称。更准确地说,心理层面的干预,更像是麻药,物质层面的介入,才是真正的解药。
华大基因的总裁经历过上山下乡,他说真正的痛苦是“吃不饱穿不暖”,其他的都是扯淡。精神痛苦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饿几天就好了。
过去觉得这些话太极端,但现在觉得确实如此。人只要能活着,其他的都是小事。
别人是麻药,自己是解药。
刚才说了,朋友是麻药,家人是解药。但到了一个阶段,这种分类会更极端,别人都是麻药,自己才是解药。
家人能提供经济支持,但自己摆烂,机会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家人能在病床旁照顾,但自己不爱惜身体,最终还得承受痛苦。
面对挑战时,自己有多恐惧;面对失败时,自己有多痛苦,这些只有自己知道。
想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对人际关系抱太大期望;知道最终只能自己承受时,也不会对自己太苛刻。
时间是一切的解药
教育中的一大骗局,就是让你以为什么事都有解决方法。
实际并非如此,那些专家和书籍的方法,其实并不适用于普通人。就像“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我们的口袋里都没那么多。
如果说,有什么适用于普通人的万能药,我想可能只有“时间”了。
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那些金钱解决不了的。更准确的说,时间能消灭一切问题。人类的困扰,在时间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
都会过去的
回顾过去,看看多少难关,当初觉得过不去,现在也都过来了。这让我知道了时间的强大。再看看眼前的麻烦,就不会太恐慌。
以上是我目前常用的麻药和解药。
面对不同的问题,如果觉得太疼了,就用点麻药,等疼痛缓解了,就用点解药。这样搭配使用的过程中,时间会慢慢流逝,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消失。
有了这种心态,我们能更从容地面对眼前的问题。
(全文完)
推荐文章:
上一篇:“实况足球”教给我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