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被黑被骂,也是做事的成本之一

每次出国,最大的感受都是:

Image

人其实都差不多

生活在小城市,所谓的外国生活,基本上都来源于各种杂志书籍。其中多数都是正面的评价,比如德国的严谨,日本的秩序等等,所以自然也就对它们产生了很多的憧憬。

今年刚好有机会去了这两个国家,感觉德国确实有它的严谨,但也有相应的傲慢,日本虽然秩序井然,但也有不小的压力。

通过纸面了解的世界,终究不及切身的体会,看得越多,越会觉得,这个世界没那么复杂,人也都差不多,好人和二逼在人群中的比例很稳定,就像他们在一个班级中的比例一样。

一个友情提示:如果你去柏林旅游,选餐馆的时候,记得参考一下点评APP(比如“猫途鹰”)上的一些差评。如果有亚裔的朋友留言,说餐馆有明显的歧视倾向,建议就不要去了。

比如这家餐厅

Image

Image

人在国外,容易大意,旅程结束,碎片继续

1.

我们做事很容易低估成本。

本来想的好好的,但是真正一开始执行起来,就会发现除了那些看得见的成本之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隐性成本。我最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就是:

被黑成本

你会发现,只要开始做事,就一定会有人黑你。抛开一件事的对错不谈,单单一个开始执行的动作,就能引来一些看你不顺眼的喷子。这个时候,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把这种质疑放在心上,你就会发现,自己做事的成本就会大大上升。

这部分的成本,一般情况下很难被计算进来,而且也无法准确统计。我觉得最好的做法,是尽量提升自己的承受能力,把脸皮变厚一点,只要想明白“只要做事,就会挨骂”的道理,还是能够将这些成本压到最低的。

2.

要对自己保持诚实,忠实于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太过执着于一个“恒久不变”的想法,其实是不现实的。因为周围的环境在变,你也在变,很少有某个想法,是可以经受这么多考验,而完全不产生任何变化的。如果有,我估计也都是那些“绝对正确”的废话,因为它们永远也不会错。

要有勇气坚持自己当下的看法,然后过段时间之后,如果发现自己当初的坚持有问题,那就大胆地修正,不要害怕所谓的打脸,更不要觉得自己过去幼稚。

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会精神分裂。否则你每次想到一个想法,都要考虑未来它被推翻的可能性,慢慢就会变成杠精,最后什么也干不了。因为只要你想,总能找到反驳的论据,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现在觉得怎么做是对的,然后快速尝试和迭代,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比在那边犹豫不决要强。

3.

成功的标准有很多,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

可以不用见那些讨厌的人。

自由不一定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我喜欢这种反向定义的方法,所以在我的价值体系里,所谓的成功就是“可以不见讨厌的人”。

我们迫于生计,或者碍于面子,总要不得不和一些自己的讨厌的见面,然后维持一种表面的平和,其实内心想要逃离现在的状况。我猜这种想法一定不止我一个人有。

不论你赚多少钱,或者多么有名,但是依然还是要不停地见这些人,我觉得多少还是一种失败。也许是我对于心情的要求比较高吧,但我总觉得比起所谓的事业,自己开心才是更加重要的。

4.

上一条说了成功的标准,这条想说一下努力的原因。

参照这种反向定义,我觉得努力不一定是为了变得更好,而是希望自己不要变坏。更准确的说,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努力,让自己身上那些不堪的品质,尽量不要流露出来。

我对人整体上还是比较悲观的,即便很少亲身经历,但也能看到许多人性的缺陷。当这些不好的品质暴露出来的时候,其实还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我们活着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维持自己的一个“好人形象”。即便是再流氓的人,也很少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就是“坏人”。

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太高,有的时候努力维持现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就像那些坚持不炒股的朋友,反倒是最后的赢家,努力抵制住这些诱惑,你就不会展现出自己的贪婪了。

推荐文章:

【碎片】没有能力做好人,没有勇气做坏人

【碎片】不在乎进步,进步就来了

【碎片】不承受“可选择的痛苦”,就得承受“不可选择的痛苦”

上一篇:【碎片】有成本的建议,更值得参考

下一篇:【反道理】越正确,越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