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知识付费”很流行,推销话术无非是PUA的那一套:别人都行,就你不行,想弯道超车,就跟我学,知识改变命运。
翻译过来就是:我有成功秘籍,你有钱么?
然后就是上到9999、下到9.9的各种在线课程。
什么样的知识能改变命运暂且不说,单说“超车”这件事,明显是“直道”更容易吧?能在弯道超车的,除非技高一筹,否则还是翻车居多。
为啥想起来谈这个话题呢?还不是因为我也被坑过很多次,交了足够多的学费么。
没办法,所谓成长,基本上就是一个识别谎言的过程,有些学费很难不交,不然“社会”这所大学也运营不下去。
既然交过学费,那就总结下学习成果。
不能说所有的“知识付费”都是忽悠,毕竟很多培训是有效的。所以在付费之前,最关键的一步是弄清楚:
这件事能不能教?
之前说过,重要的事,只能自己学,别人没法教。
老师能教你,就能教别人,理论上大家都能学会。但重要的事,通常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
这么一想就知道,那些可以直接传授的知识,不太可能有多重要,更不可能帮你“超车”。
没有“人生翻盘”的心态,其实就很难被骗了,下面说说如何过滤掉不合格的“知识产品”。
一个知识产品,就相当于一个流水线,买了这个产品的用户,就是线上待加工的对象。
所以我们可以用“批量生产”的标准,看看哪些流水线,真能把用户“加工”成最终的成品。
1.标准化
能上流水线的,基本都是标准件,起码差别不能太大,否则无法批量处理。
如果加工的对象是人,那就得保证,大家的起点和条件差不多,否则根本没办法传授任何知识。
如果是“英语课”,是不是得先说清楚,需要词汇量达到多少,或者某个考试达到多少分?如果是“财富课”,是不是得先说清楚,入门资金是多少,保障性流水要多少?
这些标准必须量化。
你看工厂加工的时候,是不是都把尺寸标注的非常明确,根本不会有什么含糊。
而那些“收智商税”的课程,基本上不会给什么入门门槛。如果给,那就都是“零门槛”,“无需经验”。为啥?筛选的标准越严格,能收割的人数越少呗。
你别跟我说,这课程就是通用的,谁用都好使。这相当于说,什么条件下课程都是正确的,永远正确的话是什么话?当然是废话。
2.可验证
流水线加工时,上一环节要是不合格,就不会进入下一环节。就像升学考试一样,没拿到及格分数,不会放你进入下一阶段。
为啥人家能这么控制品质?因为有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
达没达标,一目了然。如果某个环节的结果一直有问题,那就说明这段生产线有问题,该改就改,该换就换。
挑选“知识产品”时,也要看有没有具体的衡量指标。比如,学完这套课程,能够如何如何,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和动词,最好能用数字。否则根本不知道学的怎么样,更别说学了有啥用了。
比如“英语课”,别说“流利沟通”,要说“掌握300个句子”,最好说“托福能考100分”。行不行,学完我去考一次就知道了,完全不用纠结。
比如“财富课”,别说“财富自由”,还是说“XX本金,XX时间,能赚XX”更加靠谱。
这还有一个“验证难度”的问题。
你一个“价值投资”,我得用5~10年来验证,还不一定能有结果。只要结果不好,完全可以归咎于“时间不够长,价值还没体现”。
你要是这么赤裸裸耍流氓,那我学费能不能也在“价值体现”之后再交啊?
3.可重复
既然是批量生产,必然是可重复的。
不能“今天行,明天不行”,不能“别人行,我不行”。只要是通过了入门筛选,90%的人应该都能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最终变成“成品”。
所以不用看一两个“成功案例”,就像某些学校拿一两个清华北大给自己贴金一样。接触过学霸的人都知道,这些天才们基本上去哪都能考上清华北大,哪怕让他们在家自学三年,也不会差到哪里。少数成功案例,完全没有代表性。
有本事就晒完整数据,看看整体的情况。大部分人是及格,还是没及格,一目了然。
市面上的知识产品,基本上没有多少晒结果的,因为本身的标准就不明确,拿啥统计?另一方面,人家的心思都用在了准备下一轮营销上,没时间打磨课程,更别说课后回访了。
有了这三个标准,再去看看市面上的“知识产品”,基本上能筛选掉99.99%的产品。
剩下的可能都是“工具类”的使用教程,这也是我觉得唯一值得花钱学一学的,但有这时间和金钱,为啥不去看看工具的使用说明书呢?
上面说的虽然是三个标准,但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
可量化
入门的门槛要“可量化”,过程中的进步要“可量化”,最终的结果要“可量化”。一切不能被量化的,不是蠢(没能力),就是坏(耍流氓)。
关于这个话题,断断续续想了几天,发现我们很容易忽略一款产品:
义务教育
这是我们用过的最好的“知识产品”,没有之一。
它是标准化的。虽然各地教材有差异,但都是依照教育大纲制定的。
它是可验证的。考试分数摆在那里,学的好不好一目了然,不合格就就得留级。
它是可重复的。一批批毕业生通过考试,去了更大的城市,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如果这个可重复性不大,保守的中国家长,不可能用自己的孩子去试验。
而且,中国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这套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咱们不说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就算是高中毕业生,劳动素质也远超其他国家。
之前看过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如何工作,别说让他们用复杂机器,就连用铲子铲沙子这些活儿,干的都不是特别明白(感兴趣的可以去短视频平台查一查)
之前一直都说什么制造业要从中国转移。问题是你机器能转移,人的能力能转移么?那么多学生、家长、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能转移么?机器是过去了,人的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你转移有啥用?
很多人批评应试教育,说这样学出来的都是书呆子,过去还觉得有道理,现在完全不认同。
应试教育的那套东西,就是固定套路和固定打法,只要按照步骤训练,肯定可以出结果。如果连这套“固定动作”都没玩好,想着跟别人比“自由动作”,大概率会输的非常惨。
还有很多人怀念过去的朝代,觉得那时候自由浪漫。但按照现在的等级,把社会整体平移到那个年代,我们90%的人估计饭都吃不饱。
不是哪个年代浪漫了,是个人过去就会成龙成凤,现在没混好,到哪儿都一样。
说这么多,无非是提醒:
远离幻想,脚踏实地。
真正重要的道理,小学应该都学完了,谁能踏踏实实地一点点练习,谁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太差。
简单的事情,总是不容易的。
当然,即便有了这些标准,市面上骗钱的“知识产品”还会层出不穷。
毕竟“投机取巧”才是我们的刚需。
推荐文章:
(非广告)都是普通人,为啥几年后差这么多?从背15000个单词说起
下一篇:反道理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