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很多,却总觉得没时间?给你7条建议,2个工具,1本书

欧巴你好:

我很早之前也想写公众号,但一直没有执行起来。

我记得可以向欧巴提问,所以想问问时间分配问题。

以下是我“正在做”或“想要做”的事:

1.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实现个人价值,花费大部分时间。

2.身体是本钱,每天最好抽半小时锻炼。

3.作为两个孩子的老爸,陪娃看书,还要陪娃玩。

4.为了个人成长,看书也很重要,每天也需要花时间。

5.一日三省,每天能花时间反思,才会有真正的进步和收获。

6.也想写公众号(一直有想法,没开始)知道要做减法,但实在减不下去。

早起后的一小时是黄金时间,不论看书还是工作,效率都特别高,但不知道应该做哪个比较合适。

另外,我的工作内容特别杂乱,时间管理、精力管理都学了不少,理论都懂,但还是安排不好,每天很乱。

所以希望欧巴分享一下:1.对工作、生活、学习的安排和看法。2.对工作内容的重要程度和优先顺序的判断方法

这是昨天一位读者的私信,今天来解答一下。

1.

7条建议

1.高效工作时间,最多只有4小时

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你一天真正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四小时。剩下的时间,只是在划水摸鱼。

Image

大部分人的生活,是左侧的样子。但如果能利用好那黄金四小时,就可以活成右边的样子。

2.别把“紧急”当“重要”

这位读者说工作内容杂乱,很有可能就是一堆“紧急”的事情,而其中“重要”的事情肯定不多。

如果每件事都“重要”,就相当于每件事“不重要”。

有人喜欢把事情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等四种类型。

但以我的经验,几乎碰不到任何“重要紧急”事情。

换句话说,“紧急”和“重要”通常都是矛盾的。

有勇气规避掉那些紧急的事,在剩下的事情里,挑选重要的事,我觉得是一个好方法。

3.不要同时做很多事

一旦开始某个任务,在完成之前,不要去做别的事。

人脑适应任何工作都需要时间,来回切换任务,会把精力都浪费在不必要的适应上。

Image

从上面的图片也能看出,每次只做一件事,比同时做很多事,更能节省时间。

另外,每次只做一件事,所有精力都在这上面,相当于“杀鸡用牛刀”,任务更容易完成,整个人也会更自信。

这种正反馈的累积,会让每一步都走得顺利,自然效率也会高很多。

4.没事别老开会

开过会的人都知道,这是人类组织中最浪费时间的活动,甚至没有之一。

5.养成早起的习惯

早年日本有个畅销书,叫做《四点起床》。

大概是说,早上四点起床,那么在中午之前,就可以完成一天所有的工作,后面会有大把时间休息。

这点我深有体会。

如果你8点钟起床,在磨蹭一会儿,中午之前,一定不能完成一天的工作。

吃完午饭,还会犯困,导致下午工作效率低下,一整天就废掉了。

6.起床后不要看手机

有了早起的习惯,千万不要让手机毁了这个状态。

按照前面的“要事优先”和“早起工作”的建议,此时要把最重要的事做完,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加上安全锁。

后面哪怕什么事也不做,今天也没有浪费。

7.没空时不会做的事,有空了也不会做

哪有什么拖延症,只是不情愿而已。

不要欺骗自己,早点抛弃那些“等我有空一定要做”的事情。

真正想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理由,你会挤时间出来做的。

2.

2个工具

让你觉得没时间,陷入焦虑的重要原因是:

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

一旦你回顾过去,完全想不起自己都干了什么,自然会陷入深深的恐慌。

因为你连时间花在哪儿都不知道, 更别说如何改善了。

这时,人们会去电脑和手机上,下载各种时间管理工具。

我用过很多,但最终发现,它们都不如两个最原始的工具:

纸和笔

在《读书能改变命运吗?如果能,要读什么?怎么读?》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些军方的开发人员,如何通过“认真记笔记”,快速成为技术大牛的。

后来我想了想原因,是因为我们手写的速度足够慢,让我们有时间思考和记忆。

有研究表明,学生们上课时记笔记,哪怕回去不复习,都比不记的同学成绩好。

Image

而且纸笔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学习成本非常低。

在学校学习时,我们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经验。

而手机上的app,有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光是学习这些功能,就会耗费大量时间。

而且,操作难度一上来,人就不会去做了。相信我,任何小麻烦,都能挡住90%的人。

另外还有一个记录的技巧:

别写待办的任务,要写待花的时间。

如果你在笔记上写上,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容易在写下的那一刻获得满足感,进而降低做事的动力。

相反,你只是写下各种时间段,心里想着要做的事。然后在时间段结束时,填写刚才做的事,这样反倒更会刺激你积极工作和生活。

因为时间是你的成本,而做的事是你的收获。

就像你去超市购物,如果只想着要买的东西,很容易飘飘然,想着自己兜里的钱,就会更加脚踏实地。

3.

一本书

Image

这是一本奇书。

书中介绍了一位科学家,名叫柳比歇夫。

他一生发表了七十多部学术著作,涉及的领域有昆虫学,遗传学,科学史,农业,进化伦,哲学等。

问题是,这哥们儿哪儿来的时间啊?

这是书中的一段摘录,大家可以看一下。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十一小时三十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

我最高纪录的一个月是一九三七年七月,我一个月工作了三百一十六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七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时间,应该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最后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方法……”

工作多久还是其次,关键是:

他对时间有精准把控。

他会把每天的用时都记录下来,让时间像沙漏里的沙子一样,缓缓流过自己的身体。

每次感觉有点懈怠时,我就会看看这本书,给自己打针鸡血。

想要看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在后台回复“奇特”,就可以获得这本书的电子版。上面说的那本《四点起床》也在其中。

已经加入资源库的朋友,可以在我的朋友圈看到链接。

如果你总觉得事情很多,但自己没时间,以上的7条建议,2个工具和1本书,或许能帮到你。

但时间管理是个大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先从记录一天最重要的事开始做起来,一点点迭代会更有效果。

也欢迎大家询问任何问题,我会用文章的形式来回复。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吧。

推荐文章:

如何成为“时间的朋友”

老师的四种境界,碰到第三种已是人生大幸

上一篇:弱小的好人,不论多善良,也没人瞧得起你

下一篇:英语思维导图:一眼“看”懂英语句子,轻松读懂原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