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了一个朋友圈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款软件,别人加你的微信,就是把你这款“软件”安装到自己的微信中。
我在别人的微信中,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软件”?当我思考这个问题时,才发现自己缺乏相应的整理。
要知道,每一款优秀的软件,都会有详细的文档,以及版本更新的记录,方便大家了解功能并使用它。
Python 的文档记录
所以我就想:
给自己做一个进化升级的文档
每一次重要的进化,就是一次大升级,比如1.0,2.0。点开小的“技能树”,就算作一次小升级,比如1.1,1.2。
按照这个方法,我把尹航欧巴这款“软件”的进化升级过程,一点点梳理出来。
评价原则只有一个:
作品
发布了大作品,就算是大升级,创作了小作品,就算是小升级。
欧巴_v1.0
多才多艺的学霸
1.0版本的功能非常有限,就是一个埋头学习,想要考个好大学的学霸。
学习方面没有太吃力过,而且碰到了一批优秀又负责的老师,所以这部分一直都在给我正向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承认不行》那篇文章中,提到过当时非常理解学霸的落差,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2010年在黑龙江参加的高考,当时的成绩是:
682分(满分750)
当时学校还给拉了一个横幅,也上了当地的报纸。
学校的宣传横幅
很多朋友可能对于这个分数没有概念,我找了一个很硬的评价标准
清华的录取分数
进入大学代表着1.0版本的发布。
考试这方面,已经有作品拿得出手了。后面就说点其他版本升级吧。
欧巴_v1.1(韩语功能)
这个功能其实早就开发过,只不过在大学阶段,才算是拿出了一些作品。
因为是朝鲜族,所以之前上的都是朝鲜族学校,要知道我们的语文要学两种:汉语和韩语。
展现韩语功能的第一个作品,是大学期间举办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展出。作为民族代表,当时在活动现场着实卖力地吆喝了一下。
一起参加活动的维族朋友
另一个更完整的作品,是在大三的时候,去韩国的首尔大学交换了一个学期。
虽然之前的生活环境也会说韩语,但真正的纯韩语环境,那时是第一次,而且需要上课和生活,还是有不小挑战。
好在一个月左右,基本上也就适应了。
首尔大学正门
欧巴_v1.2(排球功能)
这次的升级,带来了“欧巴”这个名字。
排球是从小学开始打的,到了大学之后,自然就加入到了排球协会。
在那边认识了很多打球的朋友,每周一晚上来体育馆打球,是大学时期很珍贵的回忆。
周一的排协活动
大二的时候,当选了排球协会的会长,以负责人的身份组织了一些活动。
还记得第一次带领大家招新,第一次组织新生杯比赛,第一次和校队一起出征上海市的比赛,每一段经历都历历在目。
协会招新
新生杯决赛后的合影
最幸运的是在毕业前,等到了院内的最佳阵容,和院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打到了校级决赛,也算是圆满了。
决赛现场
赛后的全队合影
“欧巴”的这个名字,就是我在排协的昵称。
那是一个只有外号,没有本名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些神奇的昵称。每个新人加入之后,都会慢慢打听这些昵称的来源,并逐步融入到这个群体中。
欧巴_v1.3(德语功能)
除了本专业之外(忘了介绍,我本专业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我还选修了一个德语的二专。
期间还参加了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一些活动,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德语好声音。
德语好声音比赛现场
现在回想起来也挺逗的,一个连话都没说明白的人,就准备唱了。
不过结果还不错,得了一个三等奖,奖品是上海新天地的一家德国餐馆的代金券。
但这种热闹还是太虚了,我觉得既然学了,还是得拿一个更硬的作品:德福考试(相当于德语的托福)
大四和参加工作后的1~2年,我也一直在自学德语。
后来去北大参加了德福的考试,拿到了一个说得过去的德福成绩。
在北大考完德福
各科的满分是5分。我的口语差一点,其他三项,已经足够去德国读书了。
欧巴_v1.4(文艺功能)
学生时代除了学习,文体活动是重要的一部分。体育有了排球,文艺就是各种演出。
在新生晚会跳舞,在社团活动唱歌。
最得意的一次,是毕业晚会和大学最好的搭档,一起登台唱了几首歌,刚好还有专业的摄影师在场,于是就有了几张很不错的照片。
毕业晚会现场
除了这些传统的项目之外,我还有一个自己独有的“特技”:BEATBOX
对于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所谓BEATBOX,就是一种口技,用嘴来模仿架子鼓打出各种节奏。
我看着网上的视频,自学了几个月,基本也就能表演了。
我刚才录了个20秒的小样,大家可以听一听:
这个技能的好处是,不论什么场合,如果有话筒,并且需要表演的话,我都可以直接上。而且很容易就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会的人太少了)
朋友婚礼现场表演BBOX
欧巴_v2.0
告别上海,转战北京
学生阶段把该过的瘾都过完了,下面就要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
大学虽然学的是造船,但是由于行情不好,所以转战到了北京,进入了一家合资企业:北京现代。
都说隔行如隔山,本来我一个学船的人是无法进入这个企业的,但之前积累的作品,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后面的一连串经历也证明了:
先积累作品,后进化升级
首先是我本身的韩语优势,能够胜任很多需要与韩方沟通的岗位。再加上本身理工科名校的背景,让我可以很快的熟悉工作内容。
另外,我去韩国交换的那一年,刚好选修了一些计算机的仿真课程,毕业设计做的也是相同的方向,从事车辆仿真的难度也降低了不少(把船的模型换成车就好)
之所以把这次升级算作大的版本更新,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食其力,用自己的本事来养活自己。
所有过去的成绩一笔勾销,全都要重新开始。
北京现代技术中心
欧巴_v2.1(公号功能)
如果说这个时期有什么重要作品的话,应该就是各位现在正在读的:
微信公众号
熟悉了工作业务之后,我开始利用零散的时间,第一次认真发表文章了。
刚开始的时候,写的文章非常短,好多内容也不知道怎么组织,只是觉得之前积累了很多碎片想法,需要一点点梳理出来。
写多了之后,发现码字其实就是个体力活。虽然也有技巧可寻,但还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我称之为锻炼“文字体力”。
那时候,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是《我的语言学习笔记》。
社群第一次分享
当时笑来老师创建了一个社群,这篇稿件的内容其实是一期分享,后来被笑来老师转发,给我带来了第一批的读者。
就这样慢慢写,慢慢写,积攒了最初的1000人读者。
当时的公号信息
欧巴_v3.0
遇见笑来老师
后来,笑来老师创办了新生大学,我也刚好决定换一份工作,所以就申请加入了新大的团队。
当时应聘者很多,但我并没有经过任何面试,就被直接录取了。
后来私下和笑来老师询问的时候,他说是上次《语言笔记》的分享,展现了我身上的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所以嘱咐HR,如果我投了简历,可以直接录用。
那时,特别庆幸自己开通了公众号,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考,自学了排版的方法,并且做了那次关键的分享。
还是那句话:
先积累作品,后进化升级。
欧巴_v3.1(写作功能)
当初在新大的职位是“主编”,负责每天公众号的更新。
如果说之前写公众号只是业余爱好,那么这次就需要真枪实弹地码字了。
虽然有公司,但我基本上处于自由职业状态,只要能保证稿件的发布,时间都是自己安排。
当时比较得意的作品,是一篇被转载很多次的文章
第一个爆款文章
那段时期其实还挺痛苦的。除了吃饭睡觉,每天想的都是内容。大概折腾了半年左右,才慢慢适应过来。
但与此同时,进步也是飞速的。从内容选题,到结构排布,所有的底子都是当时打下的。尤其是千字以上的文字体力,也是那时候积攒下的。
而且,当时还养成了一个受用终身的好习惯:随时记录。
持续了两年多的周记
因为这部分能力的提升,我才能在笑来老师写《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时候,协助他做了很多工作。
如果没有之前那些高强度的练习,我也很难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把相关的工作处理好。
摘自笑来老师《失明的几天》
欧巴_v3.2(演讲功能)
因为《花钱》那篇文章火了,所以我收到了上海财经电视台的邀请:
去现场录制演讲
为了这个演讲,我当时准备了一个月,然后飞到上海参加了录制。
上海财经的宣传图
整个过程很顺利,如果问我的演讲有什么诀窍,那就是:
开场之前,狂刷老罗的演讲视频
这不是什么“做生意,拜财神”之类的祈福工作,而是要把自己刷到演讲的状态。
我在这方面还算比较有天分,看多了谁的内容,那段时期的输出就是谁的样子。
所以在当时,曾经和老罗工作过的前辈都会说,感觉我最近说话咋越来越像罗永浩了。
演讲现场
演讲的过程还有个小插曲
因为在场的观众都是上海本地人,所以我特意在演讲中还掺了一些上海话,瞬间就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这算是在上海上大学,获得的一些额外的加分技能吧。积累的东西,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应用。
欧巴_v3.3(社群功能)
除了写作演讲之外,另一个让我比较满意的作品,就是:
刻意练习训练营
当时的想法,是把英语和演讲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切实可用的产品。后来想到的一个方向就是“英文的自我介绍”。
然后把步骤一步步拆分,做成具体的任务,带着大家用一个月的时间,好好打磨了自己的英文介绍。
训练营的证书
我估计很多人是不可能用一个月去准备一个自我介绍的,所以可以很自信的说,这些群友当时准备的自我介绍,一定是足够优秀的。
而且由于是淘汰制(不打卡就掉队)的形式,所以最终的完成率也非常高。
很多当时参加活动的群友,到现在也依然互相联系,真正产生了不错的链接。
欧巴_v3.4(录课功能)
在笑来老师身边工作,自然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一份时间卖出多份?
除了写作之外,最好的就是录课程了。
开始是音频课程,也就是那个每天带大家读英文文章的《天天用英语》。
《天天用英语》宣传海报
当时的报名人数近万名,由于我还负责一些运营的工作,所以处理这些压力,也给我长了不少经验值。
《天天》之后,我又录制了一个视频课程。
课程录制截图
视频这东西,不录不知道,真是个技术活。
面对镜头讲课,说着说着就忘词,而且表情十分呆滞。所以录过几次之后,就开始真心佩服那些直播网红, 虽然不是讲课,但对着一个镜头说好几个小时,也真是不容易。
而这还不是最困难的。
录制只是做视频的开始,真正费事费力的其实是剪辑。
我后来自己做视频,自己学了一下剪辑,就发现就发现这活儿不容易。
自学的剪辑
素材的调整,时间线的卡位,节奏的把握等等,都需要你一点点完成。真的是录制五分钟,剪辑两小时。
欧巴_v4.0
新东方,新的挑战
欧巴的第四次升级,是成为一个新东方的托福写作老师。
熟悉我之前“进化套路”的朋友,不会对这次的升级感到意外了。
过去学霸的身份,让我知道如何应对托福考试。之前打磨过的英语课程,为后期的备课打下了基础。至于写作部分,新大的写作演讲积攒的经验值,在这里都能排上用场。
先积累作品,后进化升级。
欧巴_v4.1(英语功能)
之前在新大制作的课程,大部分是成人英语,没有刚性的评价。
但在新东方要面对的,是一群要考试出分的学生,有硬指标在那里摆着,挑战自然也就更大了。
虽然有一定的基础,我还是准备了一段时间,把分数刷到了110+,然后开始了自己作为托福写作老师的生涯。
新东方官方资料
因为好久不考试了,所以备考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有之前学霸的底子,总算有惊无险的拿下了。
而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对于英语学习的思考也更加深入了。
欧巴_v4.2(讲课功能)
老师的作品,自然是自己的课程。
在备课这方面,我也挣扎了很久。就像刚开始写作那样,有过挣扎,才能进化。
因为有随时记录的习惯,所以有什么备课的点子,我都会随时记录下来,没用多长时间,我那个“备课点子”的文档,就攒了几万字的内容。
积攒的备课想法
如果每个都展开来写,估计能有几百万字的课程内容。
但我并没有盲目扩展,而是开始为课程做简化,试着把课讲的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落地,越来越具备可操作性。
因为我发现,考试最重要的不是多么高大上的方法,而是实际有效的操作技巧。
有些方法是很牛逼,但它根本不考虑时间成本,学生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这个方法就是无效的。
往期学员反馈
而且经验无法跳跃,真正带过学生,永远胜过纸上谈兵的技巧。
欧巴_v4.3(编程功能)
当初写公号的时候,就遇到过“写作五分钟,排版两小时”的问题。后来通过自学markdown和css解决了。
一键排版(动图)
到了新东方之后,因为要整理很多内容,发现编程成了刚需。
比如,历届考试题的整理归纳,听力音频的按句切割,根据阅读题自动生成词测卷子等等。
这些需求就摆在那里,能解决就能省时间,这么强烈的需求,自然要通过自学编程搞定。
不会没关系,一点点学呗!编程不就是面对计算机的外语吗,学语言这方面,我经验丰富。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前后用几周的时间,边实践边学习,最终把问题一一搞定了。
因为这些小的技能,很多之前的想法得以实现,并且在备课的过程中,省下了不少的时间。
而且掌握了一个技能,就要想着多去用它创造作品,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欧巴的资源库》这个订阅项目。
欧巴_v4.4(文档功能)
开始编程之后,自然会发现一个问题:没有说明文档,重复使用困难。
当时编程非常high,根本没写任何说明,过两天就看不懂当时咋想的了。
于是,这个阶段锻炼出了一个新的技能:
写各种说明书
有记录的习惯,也有讲课的积累,所以写文档又变成了一个体力活儿。但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体力活,所以非常值得投入时间。
其实即便你不编程,也应该养成写说明的习惯,比如工作上的流程,软件的使用方法等。写好之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直接一个文档丢过去,比什么都强。
工具使用文档
举个例子,我开始整理学生资料的时候,经常会遗漏一些东西,后来我就干脆把这些问题做成了问卷,然后都设置成了必填选项(不问不让提交),这样就避免了之前的问题。
提交之后,让系统自动生成报告,我只需要复制粘贴,就可以把资料汇总了。
为了让其他老师也用好这个工具,我就写了一个使用文档(上图)
人类的进化是从使用工具开始的,一个人的进化也是一样,所以我在《资源库》里才设置了一个【好用工具】的栏目。
总结
以上是“尹航欧巴”这款软件的升级记录,其实就是我个人的“进化过程”简介。
由于全都是亲身经历,所以每一段时光,我都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每一次的进化升级,都可以足足写一篇长文,但由于字数限制,我省略了大量的细节和有趣的囧事。当然,还有其中很多的挫折和失败。
后期,我会针对每一次的升级,认认真真地做一次回顾,算是针对每个版本的详细介绍。相信这些真实的踩坑经历,也会帮助到很多人。
回顾这些年的升级进化,有几点体会很深。
首先是感恩。每一次的积累和进化,其实都有贵人相助,不论是老师,朋友还是同事,都给了我很多帮助,真心感激他们的关心和认可。
其次是真诚。不把精力耗费在装模作样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正事。写作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活成一个精彩的人,然后坦诚地写下你的故事。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文中不停重复的那句话:
你要先积累作品,后面自然会进化升级。
就像这篇文章的题图,下一个版本的欧巴会变成什么样?我不知道,也不关心。我只知道,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创造和打磨作品,我们就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重要的事,没办法教,但可以学
下一篇:不努力,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