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擅长的事?

Image

前两天,有几个朋友准备换工作,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无一例外谈到了一个话题:

怎么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儿?

我把之前看过的一些方法甩给他们,收获了几个点赞的表情之后,也就转而聊别的话题了。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正在,并将会困扰很多人,索性直接写一篇文章,把我迄今试过的方法,以及调整心态用到的技巧都整理一下。

一方面,下次再有人问这个问题时,就能甩出一篇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阶段性的回顾自己曾经的想法,是一种不错的反馈手段。

首先,这篇文章不适用某些幸运儿。

老天爷把他们带到世上,只留了一扇门。剩下的窗户、烟囱、通风口一律用水泥糊上,根本不给你见光的机会。

你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走剩下的这条路。

很多天才,基本上都是这么被逼上道儿的。人家可能只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凡人,一看人生菜单,发现根本没这个选项。不管愿不愿意,只好勉为其难去推动人类进程了。

这几天看《乐队的夏天》,那个CLICK#15的键盘手,明显就符合这种设定,一看就是老天逼出来的,不然怎么能把琴弹成那样。

我们多数人没有这个“福分”。

老天创造了我们,但下线的时候,根本就没配说明书,所以我们只好在使用的过程中自己探索。

还好,现在的寿命足够长,我们有机会一点点把说明书补齐,并且按照它来指导生活。

虽然这事儿不简单,不过活这么长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干嘛不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

1.

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动力

人类进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两股是:

数学和文字

数学使得我们可以定量地理解自然,并且计算和比较周围的变量,时间和空间越来越明确,效率自然提升。而文字让我们可以记录经验,每一代人不必从零起步,正向的迭代从此开始。

想明白这件事,再去看小学的教育,就能理解为啥只学习两门功课:语文和数学。

人类用了几千年验证的方法,我们从小就学过的东西,自然要拿来好好用一下。

如果你希望了解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第一步要做的就是:

定量记录

简单地说,你要从现在开始,尽可能详细地回顾并记录自己做过事情,当初的想法,以及实际的情况。通过比较当初的想法,和实际的情况,来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以及压根做不好的领域。

要养成这种记录的习惯。每做一个重要决定,都按照这种方法做预测,过几个月之后进行复盘,看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方法,它出自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人称“回馈分析法”。

关于这一点,我有个朋友已经写得很清楚了,里面还有一些更具体的阐述,不在这里赘述。我把文章放到了今天的次条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去阅读。

这里顺便推荐一下这位朋友的公众号

Image

《贪心记》有不少刷新认知的好文章,值得反复阅读。

这样的回馈分析做多了之后,你就会慢慢熟悉自己的品性,然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2.

制定适合自己的原则

微博上看到一句话:

蟑螂和人类一样是高度进化的产物,只是根据不同的“适应度函数(fitness function)”演化出来而已。

这里的“适应度函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评价体系。这套标准的制定,直接决定了长期的进化路径。

媒体如果把自己的“适应度函数”定为“点击量”和“粉丝数”,那么就很容易掉入数据造假的产业中,而不是真正关注文章质量。

同样,企业管理中的KPI,也是一种“适应度函数”,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家企业的发展。

在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样,想要什么的时候,没办法制定任何标准。就像一个没有目标的船,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能是错的。

但是,一旦你确定了自己的属性,知道自己优缺点,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制定自己的“适应度函数”,原则很简单:

目标导向,扬长避短

你要确定自己制定的标准,对于你长期的目标是有效的。并且这个过程中,你在不停的发挥你的强项,规避自己的弱项。

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需要反反复复地反馈和调整,绝不是一次能够搞定的事情。

这些环节,一定不能偷懒,不然很容易成为《【反道理】越勤奋,越懒惰》说的那种勤奋的懒惰者。

Image

举个例子。

我从小特别羡慕那些温暖的集体,并且一直期待自己能够有这么一个大集体,并在里面与周围人相处融洽。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愿,我所在的每一个集体,最终都未能达到我的预期。

后来回顾这些经历的时候,我从发现一个真相:并不是集体不温暖,而是我根本不想融入任何集体。

每当我感觉自己要泯然于众人的时候,我都会刻意地特立独行,以便将自己从这个群体中隔离开来。因为在内心深处,我特别讨厌和大家一样,因为这样就无法体现我的存在和价值。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函数”:除非我真的喜欢,否则不去混任何圈子,只和个体交流,远离任何群体。

做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知行合一,整个人都变得没那么拧巴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有你真正回顾过去,直面自己真实的样子,才能制定合理的标准,也才能慢慢朝那个方向航行。

3.

别给自己设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样的话,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我明年就要三十了。但说实话,自己还是屁都不懂,好多事情依然搞不定,感觉再怎么努力,也够呛了。眼看时间一点点流逝,除了着急上火,也没有别的好法子。

但后来突然发现,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个坑啊!

大家的起点不同,成长轨迹速度不同,你凭啥定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这不扯淡么!

你拿王思聪的标准要求我,三十岁必须实现他爹说的小目标,不然你就是一个loser。你咋不看看人家手里拿了什么牌,人家脑子多聪明,我能比得了?

之前的那篇《如何填好高考志愿》提到过,很多小城市的学生,来到大城市就已经用了将近20年,怎么能要求他们在某个时间点,和那些出生就在大城市,并且拥有更多资源的学生一样,拿出同样的成绩呢?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时间压力顿时小很多。

我不是无法追赶那些提前起步的人,但我需要时间和耐心。30岁的时候,我们之间的距离可能是10年,到了40岁,我们可能只有5年差距。

这就是进步,这就是胜利。

Image

实在不行,那就锻炼好身体,活活耗死对手。历史上无数次证明,最终的赢家,不一定是最聪明或最勇猛的,通常是那个活得最久的。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我们是四维动物,而那个最重要的维度就是:

时间

谁能玩转这个维度,谁就能实现降维打击。

翻译成人话就是:老子起点是比你低,但能活得比你久。我打不赢喘气儿的,鞭尸我还不会么!

4.

找到你的后援团

“讨好所有人,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这句话在我的本子上停留了很久,每次看到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还需要再挑剔一点。

对那些在乎我的人,应该多投入点时间,对那些反对我的人,应该再躲得远一些。

很早以前写过一篇《寻找你的后援团》,觉得这个概念很好:

后援团

当你需要鼓励或者安慰的时候,不要去找那些反对者。我这辈子做的最蠢的事情,都是试图扭转反对者的态度,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我。最终的结局,除了生气,就是失望。

当你需要勇气,需要鼓励的时候,找那些真正在乎你,并且愿意帮助你的朋友和家人。

对那些路人甲乙,根本不care你的人,最好连消息都封锁掉。

依照我过去的经验,这帮说话没什么成本的人,并不真希望你变好。

祝你早日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别着急,慢慢来。

上一篇:【反道理】想别人的收益,看自己的成本

下一篇:【喜欢】寄生虫 | 有钱,谁不想装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