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果:
谣言的传播速度比真相要快6倍
虽然不知道那些科研团队是如何得出“6倍”这个精确数字的,但大体上可以认同的是,谣言就是要比真相传播的快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辟谣成本”要远远高于“造谣成本”,因为两者的传播和生产速度压根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谣言都是如此,只有大众乐于看到的那部分,才会展现出惊人的传播力。即便谣言本身是假的,但它本身的色彩却是真实的。换句话说:
能够传播开的谣言,都是人们“想要”相信的事情。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过各种民间的传闻。不论是某些正面人物的牛逼语录,还是某些反面人物的恶劣事迹,其实绝大部分都只是谣传,并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
但这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由此得出的“人们对于某个人和某件事的态度”。大家希望好人更好,坏人更坏,牛人更牛,蠢人更蠢,所以这些带有倾向性的谣言,也就随着人们的期待迅速扩散开来。
真相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多数情况下,我们作为吃瓜群众永远也不可能知道真相,但我们能够透过这些言论知道大家希望看到的情景是什么,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1.
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
之前学习《统筹方法》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还要写成文章,能够并行推进的事情,当然应该让它们同时进行,这样肯定最省时间。比如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在后台下载着电影;你在洗漱的时候,可以让电水壶帮你烧水。
我也曾一度为自己的“统筹能力”感到一丝的骄傲。你看,我是一个多么有效率的人啊!
后来发现,这样省下来的时间,无非也只是一些边边角角的碎片,并不能真正提高任何人生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来回切换任务会很容易让你注意力分散,最终的结果通常都是每件事都没有做好。
都在说碎片化,都在说多任务,但我却只想对自己说:
我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
所以“一次做很多事”即便真的可行,也不是我能掌握的技能,而且我也不准备培养这种技能了。别人怎么牛逼是他们的事,我自己能力有限,一次做好一件事已经不容易了。
记得佛教里有过类似的语录:看着你的碗,把它清空。意思是,如果你正在吃饭,那就认认真真地先把饭吃好。
不论任何时候,眼前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心无旁骛地把它先做好,其余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2.
不要否定任何的情绪
别看我每周记录这些感想碎片,看似好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但当一些现实问题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也一样不知所措。该有的纠结和痛苦,貌似并不会因为你想明白了,就轻易离你而去。
后来我逐渐想开了,遇到不顺的事情,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就像你遇到好事的时候,心情会变得愉快一样,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没必要去否定,也不用急着去回避。
有了这个提醒之后,我想起了自己忘记很久的技能:
观察自己的情绪
每当你有一种情绪的时候,试着去感受这一刻的心情,让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仔细描述现在的体验。这时候不论是愉悦还是悲伤,都会更加趋于平淡,你能慢慢摆脱它们的影响。
这样的一个机制是需要通过训练培养的,而且一旦你能够自由切换这种模式,你会有一种真正掌控自己情绪的感觉。说白了,这就是情商,允许自己有情绪,但能够控制它,不被它所左右。
开始的时候,可以从一些没那么激烈的情绪入手,等到习惯这种切换之后,在一些极端的情绪要爆发的时候,这种能力或许就能救你一命。
3.
你所珍惜和守护的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让我羡慕的人。那些有钱的人,那些有权的人,那些有名的人,我很希望成为他们,尽管好多人觉得他们可能不幸福,但我还是相信没有这些资源的人更容易不幸。
想要成为这些人,需要有很好的运气,学过概率的人应该知道,不要把重注压在这些小概率的事情上。不过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类让我很羡慕的人,或许值得为此奋斗一下,那就是:
有自己珍惜的东西,并且愿意守护它们的人。
这里的“东西”可能是某个人,可能是某个物,也可能是某件事,总之它们是你汲取力量的地方。
这些东西并不需要很高大上,它们可以很幼稚,可以很无聊,甚至可以很猥琐,只要不妨碍和伤害到其他人,我觉得这样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而且是非常巨大的价值。
每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珍惜的人,父母,伴侣,子女等,这方面其实并不难找。除此之外,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珍惜的事或物。比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喜欢的化妆品,那种你在它身边就可以恢复元气,感觉自己在充电的东西。
我始终相信,哪怕再亲的亲人,也都只是外人。人生中绝大多数重要的事情,到最后只能自己面对,没人能够帮你。这是我的亲身体验,那些恐惧的时刻,别人的鼓励并没有多少作用,那些难过的瞬间,别人的安慰也没什么效果。
只有那些让我沉浸进去的事情,才能给我搭建一个避风港,让我能够有那么一瞬间,跳到里面,得到些许的庇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看似不靠谱,但却每天都能让你开心快乐,并且愿意花时间慢慢培养和积累的东西,才是我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怕就怕一个人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弃,什么事情都不值得珍惜,那么他的生活很容易被风浪击垮。
好在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上天赐给谁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积累慢慢搭建的。就像我们搭建防洪坝一样,平时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可能在生活的洪水来临的时候,帮你挡住一些暴雨和狂风。
4.
没人能够夺走你的体验
经济周期似乎来到了一个不乐观的节点,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想要保全自己。这个时代,所有的事情都在加速分化,那些牛逼的企业和老板,是可以夺走很多你身上的资源的。
你的时间,你的金钱,你的精力,你的睡眠,都在以各种方式被世界所夺走,只是你沉浸在其中,没有太多的感受罢了。
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背景下,想要保留一些自己的东西,确实非常困难。
如何能够让自己活得更体面?如何能够守住更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能想到的一点是:
你的体验是不可能被夺走的
每天被各种新闻和娱乐资讯包围,我们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真正去体验一件事。
你上一次认真吃饭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吃了什么样的菜,它的味道、颜色如何?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你还能够回想起来吗?你上一次认真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做的过程中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视觉,味觉,触觉是否都曾记录下这些具体的感受?
我们就像一群没有目标的羊群一样,在社会和企业设计的套路里,不停地来回打转,最终发现自己只是乐呵呵地消费了时间,但最终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这样的日子在经济形势还不错的年份,还可以通过日益增长的收入来补偿。但一旦增长停滞,我们慢下脚步之后就会才发现,原来那只是一场狂欢,而自己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这种感觉真的挺糟糕的。
想要认真体验一件事并不简单,第一步就是我之前说过的“一次只做一件事”,第二步则是
动用全部的感觉去体会
我们平时太过依赖于视觉,往往忽略了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每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记得自己还有其他感觉器官,记录一下它们的体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不一样。
举个简单的例子,闭着眼睛喝一杯可乐,你会发现那个味道和你睁眼时有所差别。
5.
故事的力量
像我这样絮絮叨叨地讲道理,其实是最没有力量的。真正牛逼的作者,会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藏到故事里,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收到他的信号。
人们本能地喜欢听故事,“今天早上发生了一件事…”这样的开场白,总会吸引到周围的听众。
我时常惊讶于故事的这种力量,一个好故事能够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延续几百年之久。人们沉浸在这些故事里,哭一下笑一下,把自己的情绪借此抒发出来。
很多故事看似非常荒诞,但背后都有真实的人性所支撑。就像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不太敢和周围人交流的想法,它们或变态或猥琐,总之只能自己想想,而作家则可以通过人物,将这种人性内部的欲望展现出来。
回想一下,你一定听过一些不错的故事,碰到朋友的时候特别想要和他们分享,看到他们一步步被你带入故事中,最终被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所震惊和感动,这是讲故事的人才能体会的快乐。
讲故事的能力看似普通,其实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小时候最受欢迎的孩子里,一定有一类是最会讲故事的,长大后最会讲故事的那群人或成为了企业家,或成为了政治家,这些也都是能够展现“故事力”的地方。
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多多和大家分享我知道的好故事,也开始尝试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今天的【碎片】提到了很多有关“感受”的话题,这也确实是我最近感触很深的部分。
回过头来想要看看自己都留下了什么,结果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想不起来,因为当初并没有认真的感受,想想也挺可惜的。
我们总是忙于拍照和录像,却忘记了在现场认真感受才是更加重要的,那些照片和视频并不能完整记录我们的体会,而我们的生活其实也不在那些手机或录像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