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指】自己有货,顺带写作

Image

这是【未生指】的第2篇,关于“写作”

如果你不清楚【未生指】是什么,可以来看一下这篇介绍。

究竟应该写点什么?

这可能是每个想要写作的人,总会遇到的问题。别说是业余作家,就是那些职业作家,其实也未必知道自己明天要写点什么。

有一点是确定的:

灵感是靠不住的

美国惊悚小说家斯蒂芬金对于灵感有过一个很好的比喻。金大爷把灵感比喻为缪斯,她是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女神。他说不要等到缪斯从天而降,而要让缪斯知道,几点钟可以去你家找你。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固定的时间点,坐在书桌前写作。这样当缪斯来到你家找你的时候,起码你能听到敲门声。

既然灵感靠不住,那么我们依赖什么去写作呢?我回顾了一下比较满意的文章,发现有一些共性的部分,提取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最好来自亲身经历

任何间接的体验,都不如亲身经历来的深刻。不光要看过猪跑,有机会还是得尝尝猪肉的味道,它会让你对于猪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你经历过,所以你会掌握大量的细节,而文章质量的差别和内容的充实度,恰恰源自于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和笑来老师共事的经历,很多事情我都不会了解,如果我自己没写过几百篇的文章,也很难切实地体会文字的力量。

同时,你不必为了让文章显得精彩,而杜撰任何情节。我始终相信,真实生活的精彩程度永远是超过任何文学作品的。那些经历过动荡甚至是战争的老人,他们轻描淡写说的事情,都会非常吸引你。

一个人如果想要写出好的文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写自己的经历。

这也是为什么这篇文章的名字叫《自己有货,顺带写作》。只有那些你真正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干货,其他的东西都只是你意淫出来的片段而已。

其实不光是文章,任何一种创作,最终都无法脱离创作者本身的经历。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被后人封为唐朝的“楷书四大家”之一。但是他从来不自称什么书法家,人家是一名大将,带着几十万人出去杀人放火,真正经历过各种大场面。这样的人回到书房,拿起小小的毛笔写几个字,气象自然都在其中。

包括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原则》,作者雷达里奥也运营着自己的基金,而这本书本身也是他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原则,长期放在网上供人免费浏览,并且一直保持着更新。即便如此,在它推出纸质版的时候,依然大受追捧。

哪怕不是什么名人大家,只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如果写的是真实的经历,也会常常打动我们。比如那篇曾经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说,真正的有价值的内容,一是出自那些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该写点什么,那么不妨从自己的经历当中搜索,看看自己最近做的事情当中,有没有什么可以写的素材,好的内容从来都离你不远,别到其他地方去寻找。

2.

一定要对人有用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经历,但是不好意思拿出来写,或者觉得写下来没什么必要,很大程度是因为:

这些经历没有用

“有用”的概念不好定义,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想要写出一篇对所有人都惯用的文章,可能性几乎为零。退而求其次,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写出来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自己是有用的。

抛开阅读量,抛开传播度,哪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会看到这篇文章,你愿不愿意把它写出来?写完后过了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的时间,你还愿不愿意拿出来看?看过之后,还会不会对你有启发,有触动?

如果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篇文章是值得写出来的。我们做的事情,先是对自己有用,我们才有动力去写,如果写完之后,自己都懒得看,那还是不要给自己添麻烦了。

文字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记录,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回顾。我们回顾什么?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己曾经犯过的错,或者总结一些可重复利用的经验,这些都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而当别人也遇到了和你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时,你的这篇文章就可以成为某种参考,让它有机会找到解决方法,或至少获得一些安慰。

一旦开始拿“有用”这个标准去过滤,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情就不合格了。

一方面,我们很少有人会每天进步,或者每天经历那些值得记录的事情。另一方面,即便有了不错的素材,因为缺少记录的习惯,过段时间就失去了写下来的冲动。

所以为了写作,不光要多去做事,还要多做那些有价值,值得记录的事情。甚至不必要每次都做成,哪怕是失败的经历,其实也是非常有用的。

国外做过一个统计,我们通常的输入和输出的比例,大致为10:1。也就是说,当你想要写出1000字的时候,通常你需要有10000字左右的输入。这样的输入可能是阅读,可能是采访,更可能是亲身经历,但总之你需要通过这样的漏斗,来慢慢过滤出那些真正有记录价值的内容。

而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干货”,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我们要做的只是打开电脑,把这些东西敲在屏幕上。

3.

真诚地把它写下来

有了前两条的筛选,基本上已经有了足够好的材料了,剩下的工作其实就是把它从你的记忆中,复制粘贴到电脑上。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有一点还是需要不停地强调:

保持真诚

别装逼,别拽词,别用那些自己都不懂的概念,老老实实地用大白话写下来就好了。

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我们的语言库,其实是被周围环境塑造的,我们使用的那些“次元”,“认知”,“醉了”其实未必是我们了解的词语,只不过大家都这么说,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用起来了。

我在【碎片】系列里,提醒过自己好多次,一定要对自己保持诚实。衡量的我是否诚实的标准,其实就是看我在为自己做的事情上,是不是也在装逼。

写文章的时候,如何提醒自己?

想象一下,你现在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读文章,对面坐着的是你最亲近的朋友和家人。他们和你生活过,陪你哭过笑过,看过你光鲜的一面,也看过你窘迫的一面。面对这么一群人,你现在写的东西,好意思读给他们听吗?

这个提醒,多数情况还是挺管用的。

以上是我能够想到的写作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写下来的东西,起码能够对得起自己,如果能够顺带帮助到别人,那就更好了。

推荐阅读:

【教程】公众号“一键排版”指南 | 附送10款精美模板

公众号排版指南

上一篇:【碎片】逆境是绝佳的观察期

下一篇:【未生指】用10年来学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