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备句型】所以,具体要怎么做呢?

《绝命毒师》是我很喜欢的美剧。

故事的主角叫老白,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化学老师。

他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之后,为了给家人留下足够的钱,利用自己超凡的化学知识,制造了顶级的毒品,并成为了世界级的毒王。

当时,这部剧几乎横扫了所有电视类的奖项,绝对是载入史册的神剧。

这部剧的亮点有很多,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白处理争议的方法。

不论与合作伙伴,还是与家人,总有产生分歧的时候。为了反驳对方的观点,老白总是会说一句话:

所以,具体要怎么做呢?

每当此时,不论对方最初多强势,都会瞬间哑火。

因为他们会发现,尽管自己的理论无比正确,但根本无法实际操作。他们嘴里的一套套大话,一旦落实到具体场景,就被虐到渣都不剩。

比如,面对一个要杀人灭口的毒枭时,老白的搭档提议“先下手为强”,在下次交货时,直接用手枪干掉对方。

老白觉得不可行,但对方依旧坚持。

于是,老白就问了上面的问题,对方立马傻眼了。

类似的桥段还很多,而每次都是以老白说服对方告终,因为他的方法虽然不完美,但起码能操作,是有限条件下的最优解。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太多“理论上正确,实际不可行”的大道理。在没有判断力之前,还会因为自己无法活成那样而羞愧。

现在回想起来,完全是被PUA了啊!人家说的那东西,根本就不考虑现实情况,纯粹是“资源无限”下的意淫罢了。

这一点,我在新东方工作时,也深有体会。

为了上好课,我搜集了很多教学材料,但90%的东西都没法用。因为它们就是那种“理论上正确,实际不可行”的废话教材。

我把这类的教材称为:

筛选式教材

啥意思?就是说,你不是“看了这个教材,才变好的”,而是“变好之后,才用得了这个教材”。

说白了,这种教材只能筛选出“本来就很好”的人,而不能帮你真正变好。

学好了,是教材的功劳,学不好,是学生的问题。

学生要是没点判断力,很容易被打击,进而丧失学习动力。

为了给学生们“解毒”,在上课第一天,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考试中,什么最重要?

有人答“单词”,有人答“语法”,有人答“解题技巧”……

他们说的都对,但更核心的是两个字:

时间

方法不管多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就是没用的。

我会认真跟学生说,你们之前可能已经看过很多教材,用过很多方法,但现在还来找我,说明之前的东西用处不大。

这不是你们的问题,因为那些教材都太“完美”了,只有完美的学生才能用。

我们这些凡人,即便用上了,估计也得花两倍时间,那时考试早结束了,所以果断放弃这些“理论上正确”的教材吧。

我的方法不完美,但能帮你真正变好,并且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考试。

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后,学生会自信起来,然后一步步完成规定动作,进而通过考试。

“具体怎么做”这句话,除了跟别入说,也要经常和自己说。

每当我想到一个点子,开始飘飘然的时候,就会问自己:那具体要怎么做?能不能把步骤写下来?能不能做一个小白教程,让别人也照着完成?

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后,人就没有那么浮躁了,可以吭哧吭哧地干活儿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想多做一些 “HowTo”的教程 ,少说点正确的废话。

毕竟,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都快比“事情”本身多了。任何一件破事儿都有一百种解读,而真正有行动力的人,早就开始着手于下一件事儿了。

所以,具体要怎么做呢?

这句话要常备。

不光可以反驳不请自来的各种建议,还可以让自己更加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