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是翻译,20万字的英文书,只要2美元就可以翻译过来,所以有不少人说,以后不需要学习英语了。
还有另一群人,觉得可以通过和ChatGPT对话,更快速地学习英语。
“用不用学英文”这件事儿,其实没啥好争的,你觉得有必要就去学,没必要就不学。不过面对同一个工具,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一点其实挺有意思。
先说说第一种认为“不用学英语”的人。按照他们的逻辑,以后英文内容都能翻译过来,所以不用再为了获取英文资讯,而辛苦地学英文了。
问题在于:这种人真的那么需要英文资讯么?
需要英文资讯的前提,是觉得这个东西重要,能够提升自己的生活,不然获取它干嘛?
但以我的经验,真觉得重要的人,要么是早就用各种“拙劣”的翻译软件开始获取了,要么是干脆一狠心,把英语搞定了。很少有人会等到现在,才通过ChatGPT发现英文材料有用,觉得要好好吸收一下。
那些觉得“更容易学英语”的人也一样。之前难道是网上的素材不够,或者获取途径太少,所以没有学成么?我觉得也不是,还是这个东西没重要到那份儿上。
所以面对ChatGPT,争论要不要“学英语”的人,虽然结论不同,但其实是一类人。
“觉得不用学”的人,不会因为有了ChatGPT就真的比过去多吸收更多知识;“觉得容易学”的人,估计学起来也都是三分钟热情。然后大家都各自回到之前的状态。
通过这种事,很容易看出不同人的性格,因为很多看法只是借口,反应的是他内心的想法。
这两天ChatGPT发布了4.0版本,网上又是各种欢呼,但我倒是没那么兴奋,简单说一下原因。
我们每天做的事情里,大部分可以总结成:
输入-处理-输出
简单的例子:看了一个电影(输入),提炼里面的剧情(处理),和朋友聊天(输出)。或者,看了一条新闻,联系起之前的经历,在朋友圈吐槽。
为了输入,过去要去图书馆查资料,现在要用搜索引擎。为了输出,我们过去用纸笔写字,现在用电脑打字。
稍微观察一下就发现,其实所有的科技进步,都在围绕着“输入”和“输出”,包括现在的人工智能,说白了也只是在提升你的“输入输出效率”。
过去你需要看十条搜索结果,现在ChatGPT给你提取成一条;过去你要用半小时修图,现在Stable Diffusion只需要一条指令就能完成。
但关键在于:
没人能帮你处理啊!
这就好比有了更好的健身器材,也有了更好的营养补给,但“举铁健身”这件事,还得你自己来,不然肌肉不会长在你身上。
举个近期的例子。有一个哥们做了一个ChatPDF,可以把想阅读的PDF上传到网站上,让ChatGPT阅读,然后你通过提问,来获取PDF内的信息。
问题是,你没看过这个PDF,你怎么知道应该问什么呢?虽然通过标题和目录,能够知道个大概,但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帮助你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啊!
况且,你看了目录之后,如果对哪方面关心,直接去看原文不就行了,何必要问ChatGPT呢?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工具都没有解决核心问题,也就是“处理”这个环节的问题。
这就像好多“阅读技巧”的书籍,整天讲的都是如何提升“阅读速度”,却从来没有说过如何提升“理解速度”,而后者才是问题的关键。
关于“处理”这件事儿,我想了半天,得出的结论就是:除了自己慢慢消化和理解,完全没有任何可以投机取巧的方法。
所以即便ChatGPT或者人工智能绘画再怎么进步,最多也只能提升我们的输入输出效率,如果使用者本身的处理能力有限,那么给它再好的工具,也只能变成娱乐的玩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