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没钱就别投资,有钱还投啥资

我现在去参加任何活动,看任何展览,都不太喜欢拍照片。

Image

因为我总是固执的认为,拍照会让我变得懒惰,总想着回去以后还可以重新浏览,于是就不会专注于当下。而那些拍过的照片,也只会被发到朋友圈,并不会重新被一一翻看。

所以我总是控制自己,不要拿出手机,提醒自己这段经历一去不复返,不要想着重来一回。

这样的设定其实很有效。只有稀缺,才会逼迫你珍惜。而当你真正投入到这个体验当中时,你会感受到那些忙于拍照的人,所感受不到的东西。

如果你真的愿意记录,不妨回来之后,通过回想,把它们写成文字。记录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以及那件事本身给你的触动,我想这应该比简单的拍照,录个视频更有意义些。

1.

计算机揭示的“勤能补拙”

据说现在一部手机的计算能力,要比当时登月的宇宙飞船还强。

当计算机可以更快计算一些数据的时候,对于算法的要求就变低了。换句话说,你足够勤奋,这个世界对你的智力要求就会变低。

举个例子,当你想要破解某个人的密码时,你可能会猜这个人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设置密码。可能是他的生日,可能是他的幸运数字,也可能是某些数字的组合。总之,这个时候你是在拿脑子破译,如果这个密码是一个四位数,你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理解。

随着密码位数的减少,你需要的脑力越来越少。如果这只是0~9之间的某个数字,我猜不会有任何人真正会去猜那个密码是什么?而是会手动一个一个试,最多无非试错10遍而已,如果运气好,其实根本不需要10遍。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计算机越来越快,可以暴力破解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其实根本不用想出一个复杂的方法,只需要挨个试错就可以了。

我觉得这也适用于我们个人。

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智商都是有上限的,但对于体力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远远没有到达上限。只要你愿意投入,依然可以产出不少成果。所以说,与其想要掌握更好的方法,到不如想办法让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变得更加勤奋一些,慢慢也就不会再那么依赖“智商”了。

2.

你不会有大块的时间

我之前一直在奢望某个时间点,我能够抽出大块儿的时间,完成一件我想做的事情。后来发现,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时间点,而且那些任务,多数都比较琐碎,用完整的时间去做,也属于某种浪费。

我试着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但是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我没有办法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很多时候,都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唯一能够保证的是,所做的事情在我的todo-list里面。我已经尝试过好多周,试图按照某个计划去做,但根据反馈的结果来看,我都在做一些和原计划毫不相干的事情。

我再想一想,这一点可能跟我的性格有点相似。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有序的混乱”。大体的方向是对的,但具体做事的细节跟顺序,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自己也有点排斥按照某个计划去行事。

所以我准备为自己设定一些大体的方向,只要保证自己每天的时间都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顺序和量不会太关注。

比如我只会规定自己,这周写两篇文章,看一本书,完成一些工作上既定的琐事,然后,看一部电影。至于这些任务具体应该摆放在这一周的哪个时间段,我觉得还是由自己的心情来决定吧。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没办法把计划之外的突发事件考虑进去。制定的太多周全的计划,通常都只会打脸。

给生活的意外,以及自己心情的波动,留下足够的余量,保证大体的方向没有差错就够了。当然我依然还是会记录自己完成的内容,但并不会强迫自己,某个时间段必须做某件事。

3.

要努力让事情变得简单

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一下这件事对我的难度。如果我不能轻易开始做这件事,或者在做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很多不必要的步骤。那么我会选择三种方案:

1.借助技术手段,降低难度 2.把问题细分,降低难度 3.直接放弃

一般情况下,通过前两种方法,可以达到降低难度的目的,也就是我可以把问题分解到自己能搞定的难度级别。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我坚信我自己是完成不了的。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的惰性,所有需要依靠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基本上跟我都没什么缘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要练习写作,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你写东西的成本。永远开着一个写作的窗口,无论在手机上还是在电脑端。当自己有一些碎片的想法时,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不强迫自己一定要写出多么完美的文章。一来二去,等到你形成习惯之后,你会发现,写东西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

再比如,如果你想要学习某样乐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直接摆在你身边。工作学习累了的时候可以直接拿起它,弹几下,玩一会儿。而不是把它放在某个保护套里,需要走仪式一样,郑重其事的开始练习。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要半途而废的。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惰性,不要试图跟这种天性反抗。只要方法采取的足够巧妙,大部分你想做的事情还是可以搞定的,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

4.

别给自己暴露弱点的机会

刚才说了一个了解自己惰性的例子。

除此之外,我还非常清楚自己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差的人。当我面对压力时,我肯定会把它搞砸。这一点我已经通过多年的实践,反复印证过了。开始的时候,还会做一些改进的努力,但后来发现其实并不现实,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相信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应该和我相似。

所以像我们这样心理素质差的人。应该如何面对这样凶悍的世界呢?

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

尽量不要让那些“考验心理素质”的情况发生。

就像我在上篇《碎片》当中提到过的那样。真正把比赛拖到泥潭的球队,其实都是不够强大的。真正牛逼的球队,往往会在常规时间内,杀死比赛。不会让比赛,最终变成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在关键时刻需要一个大心脏的球员挺身而出,投进一个绝杀的球,并终结比赛。

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需要心理素质的情节,都是平时不注意准备和积累造成的。

如果你不擅长当众演讲,那么就自己闷头多写点文章,如果你担心突发状况,平时就要多备份一下自己的文件。

了解自己的德行,顺应它来行事,结果不会太糟糕。

5.

没钱就别投资,有钱还投啥资?

最近比特币的价格又重新上涨,使得很多对投资已经丧失信心的朋友,又重新回到了币圈。

今天提到了很多,我们关于个人的认知。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我其实觉得,大部分人根本就不适合投资。

接触过股票、区块链等众多投资产品之后,我觉得有一个大的原则,是必须要坚守的。那就是:

必须要用闲钱去投资。

这是一切的基础。所谓的闲钱,是指那些即便全都赔掉,也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任何影响的金钱。如果我们从这个出发点去观察,投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计算,对于一个年薪10万的月光族来说,他这一年能够用来拿出来投资的闲钱,应该不会超过1万块钱。也就是说,如果他期待通过这1万块钱的投资回报,来覆盖掉他生活成本,至少需要找到一个一年能够翻10倍的投资产品。

这一点本身就不符合实际,就连最牛的股神巴菲特,常年来保持的业绩也不过是20%左右。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每年能够保持10%的投资回报,已属不易。

所以如果我们认清现实,假定自己只能找到回报率10%的投资产品,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这个人依然希望通过投资来改变生活,那么他投入的金钱数量至少需要100万。

如果他背离了闲钱投资的理念,那么这100万,很有可能是他的全部家当。这个时候,对他来说,任何一点投资上的波动,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伤害,有可能日子还没过好,心脏病就先犯了。

而如果他坚持用闲钱投资,并且能够拿出100万的闲钱。这个时候,理论上他已经是有钱人了。能够拿出100万闲钱的人,应该已经有足够的资产能够帮助他过上不错的生活,所以那10%的投资回报对他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他本身就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如果我们坚信自己无法找到高回报的投资产品,并且坚持闲钱投资的理念,那么就能得出结论:你穷的时候,那些闲钱根本不会给你带来太多的投资回报。当你的闲钱用10%的回报也能给你带来丰厚的绝对收益时,你其实已经是一个有钱人了。

换句话说:没钱就别投资,有钱还投啥资。

上一篇:【碎片】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下一篇:【碎片】写作是生活的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