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个好东西啊!
不光能给我们买来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很多时候还能帮我们想清楚不少问题。
很多人不喜欢谈钱,觉得谈钱伤感情,因为它把一些模糊的成本和收益量化了。原来我觉得自己在你心中,至少也值1万块,结果发现我也就值100块。这种情况,产生一些失落感,也算是人之常情了。
金钱的世界里有两个行为,我觉得可以套用到现实生活里,解释我们大部分的困惑和纠结。这种行为分别是:
消费和投资
1.
所谓的消费,说白了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所谓的投资,则是“今天交钱,明天提货”。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
时间
消费是一个“即时行为”,中间的时间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投资则是一个“延时行为”,中间的时间差,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十年。
而所谓的投资回报,其实本质上就是,金钱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积累的效应可正可负,自然也就产生了收益和亏损。而这些你在消费当中是看不到的,因为还没来得及变动,相应的价值就已经被固定了。
如果你是在消费,那么你能得到应得的价值,但不要指望有任何的升值空间,因为你并没有给它机会做时间的积累。如果你在做的是投资,那么你有可能获得巨额收益,同时也有可能输得精光,但这就是时间带来的不确定性,你不能希望旱涝保收的同时,又不承担任何的风险。
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即便不是在拿金钱做消费或投资,也是在每天耗费各种的成本,对这个世界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换。只要是交换,其实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你是在消费?还是在投资?
2.
最容易被套的这个框架当中的,无疑是我们平时所花费的时间。
同样的一段时间,你是在消费它,还是在投资它,取决于你希望多久看到结果。
我们每天上班打卡,拿固定工资,其实就是典型的“时间消费”。
因为你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出去之后,每个月会有人支付相应的回报给你。虽然有一些延时,但你就是在用一段时间,兑换一份收入。即便这周加了班,多拿了一些钱,其实也只是“多劳多得”而已,并没有获得任何额外的收益。
在那些自己当老板,为自己打工的人,他们做的更多是“时间投资”。
没有人能保证他们的收益,做对的可能日进斗金,做错了可能就要回家搬砖。同样的一份时间付出之后,不知道相应的回报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这种回报是好是坏。
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我们做的更多是“时间消费”,那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你会发现周围“消费”的事情逐渐减少,而“投资”的事情慢慢变多。一份耕耘,再也不能保证一分收获,让我们失望的事情出现增多。
但与此同时,你也可能莫名其妙地得到超额回报。“没有耕耘,收获颇丰”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能够提醒我们两件事:
一是调整自己的预期,不在自己消费的时候,对收益保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在投资的时候,追逐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而是如果碰到自己喜欢,同时又能保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事情,就毫不犹豫的全身投入进去,因为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少。
3.
除了时间之外,情感上的消费和投资,也是我们经常能接触到的。
我朋友里就有这样的人,他们不愿意欠别人任何人情,所以每当你帮过他什么忙的时候,基本上隔天就能收到他相应的礼物和满脸的谢意。
开始的时候没有多想,但是后来慢慢觉得,他在给我传递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那就是:我不愿意欠你人情。
而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经常会被解读为:
欠我人情的时候,也请你及时偿还。
一来二去,我发现和这个朋友的关系渐渐疏远,因为我们的情谊从来都是“即时”的,没人愿意长时间的欠对方人情,自然也就得不到情感上的超高回报。
过去我也是这样,不喜欢欠别人人情,可能我隐约也感受到了,人情作用的时间效应。任何债务都有利息,人情债自然也不例外。那些不愿欠人情的人,一方面是对于债务过于敏感,另一方面是对于自己没什么信心。
如果你把对方,给你的这份人情,看作是对你这个人的投资。那么你大可在自己成长之后,给对方更多的回报。此时的收益,不光超出了对方的预期,对双方关系的加深,也是有更好的作用的。
当然,这中间需要隔多长时间,是由双方的默契决定的。但如果你能让对方,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毫无心理负担地寻求你的帮助,那说明双方对于此次的“情感投资”都是认可的。
涉及到感情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但我深信这方面的“投资”,要比“消费”更能让你获得真心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