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名:一个没有资格放弃的人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第四名(4등),题图就是电影的海报。

从电影名字就能体会到某种无奈的情绪。竞技项目中只有前三名有奖牌拿,第四名永远是那个差一点够到奖牌,但始终无缘的loser。

主人公是一个有游泳天赋的少年,自己和父母对此也都有所了解。但是机缘巧合,每次比赛都只能获得第四名,这件事成了母亲心中放不下的石头。

Image

几经辗转找到了当年红极一时,由于无法忍受教练体罚而放弃比赛的天才游泳选手当教练。结果这位教练的教学方法就是当初自己最厌恶的体罚。

游不好,打;姿势不标准,打;和老师顶嘴,打......

每次打完后,又会说:“我这不都是为了你好,当初要是有人对我再狠一点,我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Image

在这种体罚训练下,主人公终于有所突破,拿到了第二名。晚饭庆祝时,弟弟说了一句这部影片里的金句:

哥,你之前是因为没挨打,所以才一直得第四的么?

不光是韩国,其实整个亚洲文化圈对于体罚还是相当推崇的。虽然现在在公众场合有人反对体罚,但是在一些比较私密的语境中,我们还是会无意间透露自己的对于体罚的认可。

电影中的母亲其实知道孩子被教练打,但是她说:“比起被教练打,我更害怕儿子得第四名”。

这样的父母其实并不少见,一味苛责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也未必恰当,毕竟生活就是竞争,有些残酷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这部电影比较让我喜欢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否定竞争,没有打出所谓“体罚可耻,快乐成长”的大旗。而是让主人公自己找到办法,最终实现了突破。

这部电影的最佳片段是结尾处主人公没有带上教练赠送的幸运泳镜,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泳镜参加比赛。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对教练体罚的否定,想用自己的方式获得胜利的象征。

电影里最有深意的设定就是这个第四名。一个不想放弃,不能放弃,甚至连放弃资格都没有的位置。

其实生活中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刚好没得到,那种懊恼和愤怒会让人抓狂。

比刚好没得到更难过的是,连续多次刚好没得到。这个时候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还是觉得这就是宿命了。

相比于次,那些早早就得了最后一名于是换了方向的人反倒相当幸运。毕竟没有无谓地消耗太多资源和时间。

这就好比抓了一手烂牌所以早早退场,总比抓了次好的牌最终被最好牌干掉要好。

这些年慢慢觉得没有结果的努力就是徒劳,所有对于过程的美化都是辩解,没有结果才美化过程。

所以这部电影中,如果最后的结尾是主人公最终也没有挣脱这个魔咒,一直保持在第四名的成绩,我会更喜欢,因为这更接近现实。

上一篇:我的码字经 | 七条写作实用经验

下一篇:关于《寄生兽》的零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