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码字经 | 七条写作实用经验

我个人是从 2015 年 10 月开始在公众号上码字的。以下是我迄今为止的码字习惯和经验总结。结合之前发表的文章,给大家完整展示一下我的码字过程,全都是具体操作,所以一定会对大家有不少的帮助。

1.

灵感转瞬即逝,要及时记录并分类

我个人在生活中,属于那种比较喜欢胡思乱想的人,经常会出现所谓的 “Aha Moment”(文艺一点的说法叫 “顿悟”)。但是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记录,这些碎片的灵感就会转瞬即逝。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比较顺手的工具,帮我记录下这些点滴想法。目前我的记录工具有三种:电脑,手机,笔记本(不是笔记本电脑)且优先级依次递减。

具体工具:

电脑:作业部落(网页版的 markdown 笔记,我个人对 markdown 不太感冒)。

手机:锤子便签。

笔记本:行距要宽,外加 0.7 mm 的圆珠笔。

如果有想法,不光要马上记下来,还要及时归类到相应的 “话题文件夹” 中。以下是我个人的素材分类(大类,子类,具体素材)。上次发布的《英语和你还真有 “锚关系”!》就在里面。全部都是私房货,这次我也是挺拼的!

Image

Image

Image

大家也看到了,有些句子并不通顺,有些干脆是不完整的句子。但是不重要,只要它能帮你想起当初的想法就足够了。这种方式能够帮你避免很多死活想不起来的窘况。

2.

材料积累没有想象中困难

一旦你准备开始码字,并且有一些想法后,积累素材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这就像你手中有了锤子,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例子和素材那么多,我该选哪一个呢?笑来老师之前的那篇《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给出了不错的答案:

简单 vs. 复杂

已知 vs. 未知

次要 vs. 重要

我是否简单明了地解释了复杂的东西?我是否告诉了别人他们本不知道的事情?我有没有提醒他们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等等。其实我可以给你一个更简单的评价标准:

如果你一开口,大家都想停下来听你说两句,那说明这是一个好例子。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例子通常隐藏在哪儿呢?我会只给你熬鸡汤,不给你递勺子么?目前为止我个人觉得最好的领域有两个:

心理学和经济学

这两个学科里隐藏了大量反直觉、有意思的例子。比如为什么道路越拓宽就越堵车;我们为什么倾向于伤害亲近的人等等。如果平时有心多去积累,你会发现自己的素材库马上会变得非常充实,自己想要写东西的欲望也会强烈许多。

3.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摆放

其实就像上面说的,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找什么东西后,素材积累就是个体力活儿而已,并没有那么困难。真正困难的其实是如何将它们摆在恰当的位置。

我个人很喜欢 “码字” 这个词儿。说白了,写作就是一场文字游戏,那些高手只不过比普通人更会摆放文字而已。

而文字的摆放就涉及到很多因素了,这其中我最看重的是文字的逻辑。

我们形容好的文章叫 “行云流水”,之所以会 “流” 得顺畅,都是因为逻辑清晰,所以中间不会有突兀的感觉。

我自己码字后,最大的感触就是:

不要让读者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外,消耗任何额外的脑容量。

不要让TA想:作者想说啥?我现在读到哪儿了?啥时候要结束?

最糟糕的就是:作者为啥写这个?

针对此类问题,我到目前为止想到的解决方法有:

提前把框架想好:我要写什么?为了写明白,我每一段大概要摆什么?例子用哪个比较合适?先后顺序怎么调整?这段是不是能够删除?废话有没有太多?

要有 “路标”:文章如果不是 “ 1 个论点 + 1~2 论据论证” 这种结构的堆砌,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至少我是这样的)。说白了,要控制好文章的节奏。如果你的节奏恒定,读者就不会累。如果不行,就加入数字或图片,刻意加上节奏(比如这篇文章中的小标题)。

拿这篇《英语和你还真有 “锚关系”!》来说,当时的结构构想大致如下:

开篇提问,引出话题。

简单定义。

引导句1:锚定效应其实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子:iPhone(轻例子)。

引导句2:生活中的各种 “锚” 轻则能掏空你的口袋,重则可能毁掉你的一生!

例子:学不好英语的原因(重例子)。

引导句3:这里再展开多说两句。

例子:经济学人征订(更广义的例子)。

引导句4:根据我个人有限的人生体验,想要完全摆脱 “锚定效应” 是不可能的。

解决方法:避免不了,那就用正常(高)标准要求自己。

最后要抒个情,抖个机灵(切记分寸很重要)。

这是大致的框架,如果有具体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单独修改。也就是说文章可自由拆卸重组,这样就便于维护。如果是没有层次的 “浑然一体”,那就只能全部重写了。实际上,第二个英语的例子就是换上去的,原本的例子是 “锚定效应” 影响法官判决。

如果你觉得这样开始有点难,没关系,我有个更简单的方法。笑来老师在《2016 年 4 月 10 日直播文字版》中提到了 Ray Dalio 的《原则》,并且展示了对应的写作框架。

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

如果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话,有什么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须做的,不得不做的?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在我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什么?

在长期坚守这个原则的过程中,我吃了哪些亏,得了哪些便宜,总体上的得失如何?

我简单地套用了这个框架,就写出了一篇被转载了 40 多次,阅读总量突破 10 万的文章《我的原则:花钱能搞定的事,就别浪费其他资源》。所以写作并没有那么困难,重要的是要掌握码放技巧。

4.

标题党以外的注意事项

文章完成后总归要起个好题目吧!很多人会觉得,不就是个题目么,现在有那么多标题党技巧,拿过来直接用不就好了么!其实这里面有一点经常被人忽视,我给你做个类比你就知道了。

我们总会碰到一些饭店为了吸引客人,起一些特别奇葩的菜名。菜名奇葩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你要给它配图。我不在乎你起什么名字,但是你起码要让我知道这是一道什么菜,不然我怎么敢点呢?

同理,人们并非无条件地反感标题党,重要的是你要让读者知道自己点进去以后会得到什么。你在饭店起码还可以叫来服务员问个究竟,但是一篇文章躺在那里,是不会有人为标题做解释的。

那有什么正面案例么?

回去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

5.

码字是个动态的过程

很多时候,人们会过于沉浸在想法当中。这其实不对,前面提到的这些工作其实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就是说,你虽然提前会有所准备,但是在码字的过程中,还是会触发你的很多新灵感。

比如我在写那篇《我的原则》中的第一项(这个原则既然这么重要,那它意味着什么?)时,原本只想用一段带过,但是后来发现后面的文字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补充说明,于是就回过头到第一项中把后面涉及的概念一步步解释了一遍。这样一来,后面的行文也流畅了许多,读者在理解内容时,也不会消耗太多不必要的脑容量。

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得动起来。在这方面,我同意李敖的说法:

妓女不能靠性欲才接客,作家也不能靠灵感才写作。

归根结底,码字是个体力活儿。

6.

码字也要有充分的热身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自己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和别人聊天时,会不自主地模仿对方的口音。

后来我发现,我的这部分“天赋”,对于文字也适用。所以当我想用谁的口吻写文章时,我会大量阅读对方的文字,让自己复制对方的思维和语言风格。然后趁热打铁,赶快码字。

这背后的机理其实可以写一篇长文了。不过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没有所谓原创的文字,你的输出纯粹依赖于输入。所以想写什么风格的文章,就要多读那个领域比较好的文字。

我偶尔会收到读者留言,说我的文字和笑来老师的很像,现在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吧?无非是看他写的东西多了,自然 copy 了很多风格而已。

7.

别装,千万别装

我非常赞同笑来老师在那篇《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中提到的第一原则:

写作即沟通。

当我码这些字的时候,我总是假想前面有一个听众。文章其实无非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印在了纸上而已。我的每篇文章,准确的讲都是按照演讲稿的形式准备的。演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别装,千万别装!

怎么才能做到不装?你想象一下把这篇文章读给你最好的朋友(绝对不给你面子的那种),你觉得 TA 会点头称是?还是当场翻脸?如果是后者,你懂的。

以上是我半年以来的 “码字经”,你看我晒出的图就知道我有多诚恳,简直令人发指啊!目的无非是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重拾写作的快乐。如果你开始码字了,就会发现日常的琐碎都是素材,你面对的世界也会变得不同。

上一篇:​我的原则:花钱能搞定的事,就别浪费其他资源

下一篇:第四名:一个没有资格放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