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和专业

毕业前的任务是“ 学习和练习 ”,毕业后的任务是“工作和专业”。

这篇就聊一聊,如何选择专业,如何对待工作。

1.

专业

在《 如何填好高考志愿 》中,聊过专业的筛选过程。但大学选专业,还是一个狭义的场景。这篇文章想聊聊,更加广义的选择,以及其中要考虑的因素。

首先,专业要满足需求。

高度分工的社会中,哪怕种地,也很难自给自足。不论做任何事,都需要服务他人。

所以选择专业时,要先考虑,我的服务对象是谁?是机构?还是个人?

在《 赚钱的第二步:创造产品 》中说过,优先满足财富需求,顺带满足地位需求。选择专业时,我的倾向是:优先满足个人需求,顺带满足机构需求。

原因很简单,服务对象决定客户数量,客户数量决定选择自由。

相比起服务机构,如果服务个人,碰到不合拍的客户,更换难度较小。

即便机构有更好的待遇,更稳定的岗位,但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由于供过于求,选择权通常在机构手中。

再加上之前《 赚钱的第一步:了解需求 》当中分析的,未来更多是地位竞争,对于没背景的人来说,除非能力超群,否则竞争好岗位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专业要有门槛。

所谓门槛,就是你做的事,别人做不了。另一方面,你做的事,自己可以重复做,并且越做越好。

专业没有门槛,就会有一群外行来拉低均值,最终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且,没有门槛的专业,通常很难有效积累能力,即便积累了十年,也可能被天才的新人打败。

门槛的好处是,别人进不来,但你可以跳出去。哪怕某一天你不想干现有的工作,想要转行,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至于天分和兴趣,反倒没那么重要。

既然是选择长久的专业,只要方法得当,有效积累时间和经验,没有天分也能把事情做到80分。只要能做出成绩,获得正反馈,自然会产生兴趣。

2.

工作

养家糊口之外,工作还有两个作用。

首先,工作提供“杠杆的支点”。

前面 几篇文章 的内容,大部分属于“杠杆技能”。但任何杠杆要起作用,都要有一个支点。工作就是那个支点。

比如说阅读。如果你不工作,没碰过具体的麻烦,不会知道该看什么书。更糟糕的是,不论看过多少书,都无法验证,最终得到的,都是飘在空中的经验。

再比如写作,或者说创作。如果没解决过真实的问题,就无法总结有效经验,最后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意淫的方法,就是无病呻吟的心情日记。

要工作,要经历,要挣扎,生产真实价值,才能利用杠杆,放大影响。

其次,工作提供“生活的支点”

坐班的工作,我只做了两年,其余的时间,基本是自由职业状态。

做了自由职业后,最大的体会是:

工作是一辈子的事

人不能每天吃喝玩乐。能这么做的人,都是基因上的异类。只要稍微过一下这种生活,就会知道里面的苦,绝对不比工作小。

没有上班,就没有下班。没有工作时的紧张,就没有放松时的惬意。没有工作,看起来没有限制,但那才是最大的不自由。

想清楚“工作是一辈子的事”,选择时目光会更长远。

很多人总在想,等我财务自由之后,要做XXX。不妨反过来想,能不能通过做XXX,来获得财务自由?

这么想的好处是,哪怕最终没有财务自由,起码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谈论专业时,想要选择空间,是在追求“自由”。谈论工作时,想要各种支点,是在强调“限制”。

一个是自由,一个是限制,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主动选择痛苦

不想吃别人强加的苦,所以选择有门槛的专业,知道吃苦是人生必修课,所以选择工作一辈子。

吃苦在所难免,但主动吃的苦,能成为自己的本事,人生会越活越宽阔,被动吃的苦,都是别人的积累,最终只会越来越辛苦。

不论是专业,还是工作,都是一种修道场,帮我们修行,体验完整的人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