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两千年前的职场智慧

很早之前,买了一套国学经典文集。

里面有很多听过没看过的书,比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作品等。

断断续续看了几本,感觉比很多畅销书写的好多了。虽然只是一些节选,但几句话就把事儿说清楚了。

不像很多书,拿着一个成语或俗语,拼命找现代的案例,然后硬凑出一本书。

到头来,无非是想说“熟能生巧”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前两天看了一下《鬼谷子》,完全就是一本《职场生存手册》。

Image

虽然好多内容,翻译成现代文,就是PUA的那一套:

比如,要想说服对方,就得先反驳他,让他激动后暴露实情。对方有理的地方,你就顺着说,对方没理的地方,就要抓住反驳。

尽管如此,整本书的一个重要核心,我觉得还是值得肯定的:

想尽各种方法,掌握真实情况。

这个真实情况包括客观条件(地理,经济,人口),还有主管判断(君主的想法,下属的意图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实情,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除此之外,还有些内容,对于今天的职场人很有参考价值,在这里做一个摘录。

1.

对待领导

上司和下属,有些虽然距离远,但很亲近;有些虽然离得很近,却形同陌路。

这里有一个关键:

Image

意思是:摸准了领导的心意,善于迎合,才能想入政就入政,想出世就出世。

听起来是教人拍马屁,但实际上是粗暴地说明了职场的规则。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因为他不光有权力,还有相应的责任。

最终的责任落在他身上,这件事儿当然得按照他的意思办,不然他成什么了?决策听你的,责任他来扛?

人生中最后悔的事,多半都是听了别人的忠告,做了违背内心的决定,最终结果不好,还得自己承担的事。

没有比这更让人憋屈的了。

而且职场也没啥对错,都是不同层面的利益博弈而已。员工看来获益的事,领导看来可能就损失了。

所以作为下属,就得了解领导意图,然后想办法把它合理化,并且提供方法把事儿办成。

这也不是什么厚黑,领导找你来,不就是想让你支持他么?

重要的事:非常简单,但不容易 》说过,到头来信任比能力重要。方向不一致,能力越大,越是麻烦。

那如果领导就是不行呢?感觉跟着他混,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我应该咋办?

《鬼谷子》也给出了相应的方案:

Image

意思是:如果决定留下辅助君主,就要与君主的思想吻合;如果决定离开,就不要争取君主的宠信。

如果真觉得领导不行,那也不用拍马屁,安静地留好后手,悄悄离开就是。

没必要一边骂领导,一边拿工资。活得这么拧巴,生活不太能开心。

至于什么领导能跟,《鬼谷子》倒没直说,但给了一个反例,可以拿过来参考:

Image

意思是:和人谈话,先表扬他,然后用恭维来钳制他。

这句话出自第五篇《飞箝》。

“飞”是褒扬,“箝”是钳制,也就是通过赞扬,让对方暴露弱点,然后牵制对方,相当于现在的“捧杀”。

我们可能不使用“飞箝”,但不能保证别人不用,尤其是针对我们的领导。

那时,就可以看看这位领导,是不是一捧就飞,一飞就露马脚的人了。

所有轻易就中招的人,基本上都不值得追随,因为被其他人暗算只是迟早的事。

这时就不要想着帮他了,还是静悄悄地离开比较好。

2.

对待同事

《鬼谷子》主要针对谋划和游说,里面关于一些人的判断,可以用在日常同事之间的相处中。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Image

翻译一下就是:

游说有智谋的人,要靠博识多闻的言辞;游说博识多闻的人,要靠条理明晰的言辞;游说明辨事理的人,要依靠要点明确的言辞;游说达官贵人,要围绕权势来进行;游说富人,要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游说穷人,要靠言辞中以利引诱;游说地位低下的人,要靠我们谈话时态度谦恭;游说勇敢的人,要靠我们谈话时表情果敢;游说愚蠢的人,要靠对方容易理解的言辞。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

作为普通人,不需要说服那么多人,但起码能从这段话中,看到对待不同人的各种态度。

我个人觉得比较好的是:面对比你聪明的人,尽量通过亲身经历,积累实际经验,创造信息差。

哪怕对方脑子再好使,只要是没经历过的事情,依然无法轻易反驳你,这样你对他就有一定的优势。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地位低下的人,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谦虚。

现在经济状况不好,每个人都一肚子火,这时还找不如自己的人发泄,不担心对方直接崩溃,破罐破摔么?

如果这段话扩展到今天,还可以补充一句:

游说网上的喷子,要靠……

靠啥都不行。你游说他干嘛?拉黑就好,千万不要纠缠。

另一个识人的方法:

Image

意思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可以将机密大事托付给他。

遇到这样的同事,要珍惜,遇到这样的竞争对手,要小心。

3.

对待自己

《鬼谷子》当中倒是有修身养性的内容,但我觉得都太虚了。反倒是第四篇的《抵巇(xī)》很有参考价值。

“抵”是处理,利用;“巇”是缝隙,矛盾。

万事万物都有裂缝,会有矛盾和漏洞。

“抵巇”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现自己的漏洞,及时弥补,另一种是发现别人的漏洞,学会利用。

这一篇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

保持耐心

Image

意思是:事物出现危险征兆时,圣人能洞察一切,并采取措施进行自保。能够自保后,会顺应事物的变化,思考制定各种策略,来找到产生裂缝的原因。

Image

意思是:假如世间没有裂缝需要处理,那就隐居起来等待时机;如果世间出现裂缝需要处理,那就用抵巇之术来进行谋划。

很多时候,盲目的行动,可能不如耐心等待更有效。

记得在美剧《亿万》里有个片段,是男主讲他小时候和父亲出去打猎,到处找也没有猎物的踪影。

后来碰到一个老猎人,告诉他们一个简单的技巧,最终父子俩打到猎物,高兴地回家了。

这个技巧就是:

趴着不动。

非常简单,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

父子俩趴了大半天,终于在傍晚等到了猎物,一击即中。

这些年一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好多现在的坑,都是之前自己“努力”挖的。

明知道时机不成熟,或者自己能力不够,非得硬着头皮上,最后留了太多烂摊子。

虽然说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但完全没准备好就冲进去,结果大概率也好不了。

看了《鬼谷子》的这一段,真觉得耐心非常重要。

如果现在的处境不好,不用想着怎么扭转乾坤,保证自己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尽量熬一熬。

只要熬过一段时间,事情就会有所变化,那些过去不存在的“缝隙”可能就会出现,到时候再把握机会也来得及。

切忌在机会出现时,自己已经被折腾的精疲力尽,完全没有能力把握了。

这一套书买回来之后,我自己大概翻了一下。

有些写的真挺好,几句话就把事儿说清楚了,有些写的是真矫情,适合文青周末看看。

目前来看,涉及到军事方面的,通常写的都不错,明显比其他文艺作品有参考价值。

想想也是。各种兵法和计谋,要是写不好,是要死人的,估计作者也就不敢乱讲,或者讲错了也无法流传到现在了。

以上是读完《鬼谷子》的一点感受,摘录到这里。

书中还有很多挺有价值的内容,未来有机会,根据具体案例,慢慢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