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源自于无知,善良源自于无能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大部分的同情,都源自于当事人的无知,多数所谓的善良,也不过是因为我们无能罢了。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坚信一句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表面看着无比凄惨的一些人,如果你有机会走进观察,一定能发现导致这种下场的理由。那些理由多数都是可气甚至是可恨的,而我们之所以对他们抱有同情,无非是因为还不知道这些隐藏在背后的原因而已。

同样,我们表现出的多数善良,并非真的源自什么美德,只不过是因为长期的无能,最终导致的一些习惯性的选择。一个没有能力伤害别人的人,怎么能说自己“选择”了善良呢?准确的说,是你除了“善良”,别无选择。

看起来很冷酷,但现实确实就是这样,平和的表象背后,可能有我们不愿也不敢承认的真相。

1.

主动筛选生活,否则就会被它筛选

中学时,喜欢记录一些金句,其中有一句:

不要讨好所有人,那样只会得罪更多的人。

你永远不可能留下所有的人,筛选和淘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既然是件非做不可的事,不如主动去做,并且“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反倒更容易也更轻松。

我们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永远是有限的。不剔除那些不喜欢的人,就没有时间陪喜欢的人,不抛弃那些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办法和喜欢的事物在一起。也许有些是你不得不面对,或者暂时逃不开的,但如果仔细观察,其实多数都是可有可无的。

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微信好友,有多少是完全没有必要躺在那里,甚至以后也不会联系的那种。

我到现在为止,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完全不必要的人和事情上,错过了太多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希望以后能够慢慢努力,把这些人和事都规避掉。

2.

被讨厌的勇气,不逞能的勇气

接着上一条话题,继续说两句。

想要筛选生活,除了智慧,更需要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不逞能的勇气

聊不来就不聊,处不好就不处。过去想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如果没办法和某人相处好,就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后来发现,确实是自己的问题,不应该追求这种“老好人”的形象。

和人相处时,我的感觉一直都比较准,只要有一丝的不快,最终都能得出对方和我不合适的结论。只是我不敢在第一时间承认,更没有勇气去面对的,于是浪费了大把的时间。

同样的道理,帮不了的忙就要拒绝,做不了的事就要放弃。逞能恰恰是脆弱的表现,害怕别人知道自己不行,于是极力去掩盖这样的事实。当我真正开始不装逼,老老实实地面对自己时,很多问题和困扰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慢慢补足的决心和所需的时间而已。

我相信,大部分人有能力筛选,但缺少的只是执行的勇气,被讨厌的勇气,不逞能的勇气。

3.

记录,强迫你去观察生活

逛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些背景知识,很容易陷入一片迷茫之中。

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假想自己能从这里带走一件展品。

只要你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逛,这些展品马上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艺术品,而只是等待你挑选的商品,你会因为这种设定,瞬间和所有的展品产生联系,甚至在临走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自己筛选过的那些展品。

我曾经在《反道理》当中提到过,我们的世界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我们脑中概念的投射,如果你脑子里没有相应的概念,那件物品在你的世界就是不存在的。

如何规避一天天重复无聊的生活?可以借鉴逛博物馆的办法,用纸笔记下今天想要“带走”的瞬间。

一旦你开始逼迫自己记录,你就会认真筛选今天的每件事,并且做出比较和判断。这个过程逼你认真观察生活,甚至为了记录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改变生活轨迹。

生活不是博物馆,你其实可以自己创造想要带走的展品。

4.

别人对你的好,不是让你补贴烂人的

生活中,给我们温暖的只是少数朋友,他们从不麻烦你,有事还会经常帮助你,一年也未必见得聊一面,但遇到困难你会第一个想到他。相反,另一部分人则是从不帮忙,还经常找你办事,出事了要你帮忙擦屁股,简言之,就是烂人。

而我们恰恰会把好朋友省下的心,全都用在这群烂人身上。谁麻烦你,你就越在乎谁,谁不拖累你,反倒显得不重要了。但没人是傻子,这种情感补贴一旦频繁起来,那些对你好的朋友,嘴上不说,心理也会渐渐疏远你:

我对你的好,不是让你补贴烂人的。

家庭中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能干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于是父母的精力全都用在那个不省心的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好孩子给父母的省下的精力,全都用在了那个坏孩子上。不光如此,父母还会不自觉提高对好孩子的要求,因为觉得他理所应当,而坏孩子哪怕有点进步,都会被捧上天。

我看过不少好孩子,在忍气吞声了多年之后,突然在某个瞬间爆发,然后各种撕逼和翻脸。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想到,大部分的同情都是源自无知,因为我们根本没思考过,是谁给了我们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有这个闲工夫去同情他人。

5.

记仇,但要选好报复方式

有两种状态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是疲惫,二是愤怒。

疲惫,让我没有余力去照顾不重要的部分,就像手机电量告急,你就不会乱刷朋友圈了。愤怒,则是很重要的动力来源,遭受的委屈,忍受的鄙视,都可以成为支撑你熬过困难时期的动力。

所以我不想劝人“看开”。看开谁不会,降低底线,恶心自己就够了,真正困难的是报复。但你不要选择简单粗暴,甚至同归于尽的方法,而要爬到这个人的头上,以牙还牙。

很多时候,当你真正强大到可以反击的时候,那些曾经鄙视你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你的世界了,而你也不会再被这些傻逼所困扰了。

我始终相信,我们是解决不了任何当下的问题的。要是能解决,早就解决了,现在还困扰你,说明你能力不行,还是把这种愤怒藏在心里,然后默默地努力,让自己变得牛逼。而等到你真的进入另一个层次的时候,问题自然消失。

现在想来,我们很多的进步动力,从来都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甚至不是什么实际的目标,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被别人瞧得起,或者至少让自己瞧得起自己。所以没必要否定任何可能导致你进步的情绪,只是要善加利用,别被它裹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