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替别人虐待自己

欧巴你好:

现在已经结婚的我,还是非常自卑。

小时候,不算特别聪明,但是脑子也不笨,每次考试都能排在前面。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可能是由于青春期的缘故,再加上课业压力越来越大,我开始变胖。经常有些讨厌的男生,会说我的腿像“大象腿”,穿什么衣服都像大妈。

小时候我成绩好,一方面是因为不想落后,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严厉的爸爸。小学成绩不错,他给我的压力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等到了初中,发现我的成绩慢慢下滑,他甚至开始恐吓和打骂我。

本来因为身材,就已经很没自信的我,这一下子有了更大的压力。结果就是成绩更差,身材更胖,压力更大的恶性循环。

后来考上大学之后,压力也小了不少,主要是可以离开爸爸,不再受到他的管制了。这时候,我的体重反倒自然减轻了很多(我猜很多人都是因为压力大,所以身体代谢慢了,才会变胖的吧)。

但是,即便我到了大学,却依然深深地觉得自卑。考了一个高分,我总会提醒自己,这次可能只是个意外,不要掉以轻心。朋友拉我去逛街,看到好看的衣服,我也只是看看,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

我不愿意花钱,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做太多让我开心的事情。只要一开始享受,就觉得自己在荒废时间,开始产生愧疚之情。

可是人们奋斗不是为了享受吗?如果奋斗的结果,还是一副苦逼的样子,那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风:

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结果表明人群中80%以上的人,都是内向性格的。看到结果,很多参加统计的人也很惊讶:原来不是只有我才内向啊!

如果搞一个类似的“自卑统计”,我猜结果应该会差不多,至少我会选择站在“自卑”的这一侧。

小时候受过“虐待”的孩子不在少数,除了极个别肢体暴力之外,大部分人经历更多的是心理伤害。这样的伤害有很多变种,只不过大家都是这么长大的,所以对此已经感到习以为常了。

我的一个朋友,小时候寄居在外婆家。外婆经历过饥荒,对于食物格外珍惜,用现在的眼光看,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外孙在她眼里,就是一个粮食消耗者,自然不受待见。每顿饭,只要他多夹一口菜,外婆冷冷的眼光,就会像箭一样射过来。

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折磨,后来父母工作稳定之后,把他接回家住,每次吃饭的时候,他总是下意识地看父母,生怕自己又破坏了什么“餐桌礼仪”。

后来等他毕业工作之后,才慢慢反应过来,当初的那个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这才开始安慰当初的自己。

如果你仔细回想,总能想到儿时,自己因为做错了一件小事,而被父母长辈责备的情景。但比起这样的“直接虐待”,更有杀伤力的是“间接虐待”。

“间接虐待”你的人,往往是你最珍惜的人,你脑子里一想到他们,满满的都是爱。也正因如此,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更容易渗透给你,比如“剩饭永远要自己吃完”,“生病不愿意去看医生”,“永远不舍得买新衣服”等等。

这些人一方面爱你,但是一方面也在用这样的方式控制你:我不虐待你,我虐待自己,让你不好意思爱自己。

看看家里那些注定用不到的东西,为什么没扔掉?因为妈妈从来不舍得扔东西。

为什么小时候的伤害,搞不好就能影响一辈子?

因为最严重的伤害,都是自我虐待。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意味着“生存”,出于本能,没有孩子敢于否定父母,于是所有的矛盾最后都会汇聚到一处:

否定自己。

我被嫌弃,被虐待,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我不该淘气,我不该贪吃,我不该…...这样的自我否定多了之后,多数人对于自我的评价都会变低,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好东西。

而且这样的感觉,不会因为你长大了,脱离了原生家庭,而自动消失。因为当初虐待你的外婆,当初折磨你的爸爸,已经进入了你的大脑,变成了你的行为模式。即便已经离开了他们,你也依然会用他们的方式虐待自己。

照照镜子,你就能看到谁在虐待你。

现在再去责怪那些虐待你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他们肯定也是受害者,只是因为能力较弱,无法挣扎着排毒。看看你爷爷奶奶,如何对待你的父母,或许就能理解一些事情。

一个家族想要进入正向循环,一定有一代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扭转原来的恶性循环。

争取早点独立,你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因为你经历过“坏”,所以更容易辨别出“好”,并且不会把这种“虐待”当作精神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花时间排排毒,为下一代争取一个更好的开端,这些事情始终都值得做,先从“不替别人虐待自己”开始吧。